經濟差難以維生 課本貴百上加斤

經濟斷崖式下跌,物價火箭般上升。示威暴潮影響陸續浮現,各行各業都要咬緊牙關過日子,新一波裁員減薪恐即將爆發,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呼籲僱主在無可選擇下才削減工資。可是在無能政府領導下,根本選擇不多,天價豬肉都要硬食,勞資雙方彼此都在捱,哪有局長薪高糧準,說句話交差這樣輕鬆?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即使飯碗危危乎,都寧願節衣縮食,無論課本多貴都要買一套全新,讓子女高高興興開課去。消委會公布本學年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小學較去年升百分之三點七,中學則升百分之二點七,增幅均高於通脹。

調查亦比較不同學校中的購書費差別,出現令人咋舌結果。以中四為例,最高購書費高達六千多元,與最低的千二元相差逾四倍;小學一年級的最高購書費超過三千四百元,與最低的一千元相差超過兩倍。

教育局早在今年四月已預告本學年課本價格整體升幅與通脹率相若,認為幅度溫和,自吹自擂政府各項穩定課本價格的措施已見成效,包括嚴格執行課本「五年不改版」的規定,及落實「課本、教材和學材分拆定價」政策,減少綑綁銷售的情況,讓學生能購買舊書,減輕家長負擔。

然而購課本費用真的合乎家庭負擔能力嗎?政府其實一直推行「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以協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支付書簿費用,在上學年兩個計劃超過廿五萬人受惠,佔全港中、小學生人數約三成六,津貼總額約十一點五億元。換言之,接近四成學生需要課本補助,納稅人的金錢貢獻書商口袋。

書商當然不會做蝕本生意,政府不能規管價格,但絕對可以有效監管學校指定課本的使用。像同一級別相差三、四倍,花六千多元買書的情況,套用官方最近常用語「不理想,有改善空間」。消委會是次調查亦發現逾五成有回覆的小學使用電子教科書,較去年百分之三十八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只有逾百分之五的中學採用。電子教科書既省錢又環保,為何發展多年,中學依然反應冷淡,是否觸及既得利益遇到阻力,還是當局根本沒有盡力推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強勢政府可以排除萬難達到目標,深圳說發展高科技便迅速崛起,特區政府不但積弱,而且「雙無」,無靈魂又無能力推行政策,連簡單的電子教科書也龜速而行,更遑論追趕深圳高科技步伐。港版「龜兔賽跑」的兔子懶惰,真的退化成烏龜了。

社會一環扣一環,民以食為天,教育則是社會的根基,未來主人翁食貴豬又讀貴書,家長憂柴憂米憂課本,還未計高昂租金及年年加的交通費,民怨便是這樣積累。特區政府經常說「大市場,小政府」,一本通書睇到老,只是掩飾自己疏於監管,卸責不思進取,把一切問題都歸咎外來因素,特區就是斷送在這些庸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