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部分傳媒要為亂局負責

當代教育雖然普及,人卻不一定能變得聰明,不辨是非、人云亦云者比比皆是。故手握輿論話語權的人必須戒慎戒懼,切忌輕言妄談,時刻都要以社會為念,當知言論可以眩惑大眾,也可以用作平息紛亂。

日前聽一個諷刺時弊的電台廣播劇,主角慨嘆時局吃緊,經營的餐廳生意少了三成,有事吩咐員工去辦,只是幾個港鐵車站的路程,來回便得花上兩、三小時,因為鐵路沿線被弄得一團糟,即使走一段短程路,也是舉步維艱。

戲劇反映現實,劇中人的苦況正是當前社會寫照。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運動愈來愈露出本質,兩個多月前示威者反應強烈,辯稱這不是一場暴亂,要求特區政府還他們清白。但事實勝於雄辯,如今示威者的表現,大抵沒有比暴亂二字更適合的形容詞,很多港鐵站被打得稀巴爛,市區商舖生意慘淡,正掀起結業潮。

為何局面會惡化至此?部分原因還不是過去兩個多月來,不少傳媒為反修例運動吶喊助威,不斷將示威者神聖化、將特區政府妖魔化。上述在劇中慨嘆生意下跌三成的主角,兩個月來不斷吹噓示威者如何和平、理性,即使違法,也是為了達義云云,對管治班子則痛毀極詆,甚至喊着某高官名字,咬牙切齒的說:「你幾時死呀!」

作為大眾傳媒,立論應該持平中肯,文章是千古事,掌握第四權者,一切言論亦當作如是觀。如果言論立場過於激烈、煽情的話,即使是反映了部分民眾心聲,採用時也該慎之又慎。因為當代社會不少人太容易被「洗腦」,謊言說上一千遍也會成為真理,何況是其他的觀點、論調呢。

民眾天天接觸大量煽動情緒、鼓吹仇恨、不惜將異見者置諸死地的言論,部分人的心態與行為自然愈趨乖戾,甚至會以當破壞者為榮。到頭來受累的是整個社會,傳媒經營者亦將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