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口老化,本港患腦退化的長者愈來愈多,每十個七十歲以上的長者,即有一個患病,八十五歲以上長者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腦退化雖然無藥可治,但改善飲食或生活習慣,可降低患病風險。外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社交活躍及經常與朋友會面的長者,患上腦退化的風險可減低一成二,因為孤獨感正是助長腦退化的元兇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由一九八五年至二○一三年間,追蹤了逾萬名退休市民的健康資料,並了解他們見朋友的次數。研究人員計算他們的教育水平、工作性質、婚姻狀況及經濟收入等影響因素後,發現那些幾乎每日均見朋友的六十歲退休人士,較社交不活躍、即隔數個月才見朋友一次的人士,患腦退化風險大大降低一成二。
研究學者指出,研究反映社交活躍程度與腦退化有關聯性,因為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的長者會同時減少活動量,溝通及思考能力亦會降低,間接增加患腦退化的風險。相反,長者愈多社交,其認知及記憶能力亦會較佳,有助減慢語言能力的退化。
學者認為缺乏社交同時會增加長者的孤獨感,缺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及照顧,情緒會較低落,增加患腦退化的風險。
腦退化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以女性較多,症狀包括近期記憶力衰退、思考能力減低、情緒不穩及容易動怒等。較為嚴重的腦退化患者會無法認出家人、大小便失禁、說話和理解力遲鈍及喪失自理能力。
倫敦大學學院另一份兩年前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腦退化大部分成因無法控制,但有部分人為因素會加劇腦退化出現,例如肥胖、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吸煙、學歷水平較低及缺乏體能活動等,還有就是社交孤立。不過,社交孤立與腦退化屬互為因果,因為患腦退化的人難與他人溝通,部分甚至足不出戶,不願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