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受害人男佔六分一

本港家庭暴力個案中,每六名受虐者,即有一人為男性,但社會往往忽略男士承受家暴的情況。有專門服務家暴受害者的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受虐男士普遍面對伴侶的言語暴力等精神虐待,但為了維繫完整家庭,不少男士選擇默默忍受,礙於面子亦甚少求助;研究又發現,不論任何階層的男士均有機會成為家暴受害者。機構建議政府透過加強公眾教育,提升社會對受虐男士的關注,以及增加相關支援。

和諧之家三年前起開展「『男』天再現受虐男士自強計劃」,並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學者,針對家暴受虐男士進行評估研究。研究訪問了十七名年齡介乎二十八至六十五歲的男士,他們平均承受家暴近六年,最短者一年,最長者更達十二年之久。

不論學歷收入高低均受害

研究發現,男士無論學歷或收入高低,均有機會面對家暴,他們在家庭中同時面對多項衝突,以子女管教問題及經濟原因佔多,均佔近六成。

伴侶以自殘或藉子女要挾

研究又發現,全部參加者均面對來自伴侶的精神虐待,部分亦同時承受身體傷害。暴力行為包括被妻子在言語上或肉體上攻擊、散播負面資訊;受虐者的伴侶又會以自殘或以子女作為要挾。約六成半參加者因不想家庭破裂而選擇忍受暴力;為了子女而繼續留在暴力關係中者亦佔近六成。

身兼浸大社工系講師的計劃研究員劉肇薇提到,部分參加者反映除了他們自身外,子女亦同時承受精神暴力;而受虐者均重視作為父親的身份,無論最後選擇忍受或離婚,不少均以子女出發,「離開關係為咗唔想家嘈屋閉影響仔女,繼續留低係希望保持家庭完整」。她又指,受虐男士基於面子問題,大多不會主動求助;更怕說出家暴問題後在職場上形象受損。

其中一名計劃參加者鄭先生表示,過往工作壓力大,回家後又要面對家暴問題,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敢向他人透露,「男人面對家暴覺得好瘀,望落牛高馬大,話受家暴都冇人信」。他後來終於意識到需要求助,但發現極少機構支援受虐男士,輾轉下找到和諧之家,透過與社工及同路人傾訴及互相支持,與太太的緊張關係終有所緩和。

機構籲提高關注及增支援

研究小組指出,社會大眾普遍對家暴,特別是男士受虐缺乏認識,建議不同專業界別如社工、警員及司法人員等,加強相關培訓;同時亦要透過社區教育,提高公眾關注,又建議社會服務機構及政府,加強對家暴受虐男士及其家庭成員的情緒支援,以及增加對離異家庭的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