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勳章榮譽看北京施政思路

十八大之後,北京將勳章榮譽頒授作為一項常態化重要工作。為此組建了專門的「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目前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擔任主任,中辦主任丁薛祥、外辦主任楊潔篪、人大副委員長王晨、國務院秘書長肖捷、政協副主席張慶黎、軍委政治部主任苗華等人擔任副主任,各自分工不同領域。比如建軍九十周年,頒授「八一勳章」,由軍委政治部具體負責;向俄羅斯總統普京頒贈「友誼勳章」,則由楊潔篪操辦。

今年是建國七十周年大慶,將首次頒發最高層級的「共和國勳章」。近日官方公示了八位勳章候選人,以及二十八位國家榮譽稱號候選人。自然,這三十六人就是高層眼中最為看重的代表,從中也就不難看出如今的倡導方向、施政思路。

在內地,但凡是官方舉辦的評選,向來講究工農商學兵、漢滿蒙回藏、教科文衞體「大團結」,要體現廣泛性。比如「鋼鐵戰士」麥賢得、作家王蒙、大慶油田「新鐵人」王啟民、羽毛球隊前總教練王文教、協和醫學院原院長顧方舟,以及出身農奴的藏族高官熱地、新疆維族邊防模範、蒙古族愛心媽媽等。當中有些人,在內地被叫作「結構性人選」,就像領導班子中必須有女性、有無黨派人士一樣,沾了身份的光。

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候選人有五位頂級科學家,核武器專家于敏、衞星專家孫家棟、核潛艇專家黃旭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諾獎得主屠呦呦,可謂實至名歸。而其餘三人,是農民代表申紀蘭和兩位九旬老兵張富清、李延年。申紀蘭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人大代表,被稱為「政治活化石」;張富清是去年才被挖掘出來的老兵模範,其英勇精神的確值得尊敬,而能否上升到共和國功勳層面,則值得商榷。申紀蘭是一位見證人、參與者,但要談到國家級貢獻,也相當勉強。他們共同點是政治忠誠,這是現在官方大力提倡的。而二十八名榮譽稱號人選裏,還有四位軍人。如此高佔比,與安撫軍心不無關係。

名單當中,科學家佔據很大比例,尤其是軍工武器科技領域成為絕對主導。除了勳章候選人中的五位,還有航天專家葉培建、核彈專家程開甲、數學家吳文俊、天文學家南仁東。十八大以來,軍工系統受到了異乎尋常的重視,輸送的省委書記、省長人數,甚至超過了閩浙滬。

軍工先行 唯獨缺商

軍工先行的思路,切合了強國崛起的目標導向,與前蘇聯當年頗有類似之處。前特首董建華、前駐美大使李道豫入圍,恐怕與當前香港局勢、美國貿易戰有關。

另外值得注意的,工農商學兵,唯獨缺「商」,經濟界無一人入選。儘管中國經濟已居世界次席,全球五百強的中企數量已與美國並駕齊驅,但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這些巨無霸企業,究竟含金量幾何、對人類有多大貢獻,大家心知肚明。民企之中,除了幾家IT巨頭,就是房地產企業。經濟界缺席最高榮譽,正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一個特殊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