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地區工程屢被質疑成效低、浪費公帑,其中位於鰂魚涌英皇道新威園巴士站外,斥資約三十三萬元興建的兩個避雨亭就因有巨墩佔用避雨亭的空間,阻礙居民避雨,被嘲為「不能避雨亭」,最終在使用兩個月後被移走。
東區區議員丁江浩於二○一二年提出在英皇道新威園一個巴士站外興建避雨亭,惟兩個避雨亭都有巨墩,市民在該處避雨時竟仍需撐傘,故有「不能避雨亭」的稱號。有關工程完成惹來市民不滿,其後遷往海堤街。惟最後都因市民投訴,再次被移走。
離島區議會亦曾斥資二千四百八十萬元,在南丫島榕樹灣渡輪碼頭旁興建一個單車泊車場,提供一百五十個金屬泊架,但使用率一直未如理想,被居民炮轟是「大白象工程」。有關工程是由離島區議員余麗芬建議,以解決碼頭附近沒有單車泊位而產生的違泊問題。但由於單車泊車場完工後,一個金屬泊架只能泊兩部單車,再加上泊位與碼頭相距較遠,不少市民都批評泊車場是浪費公帑及土地資源。
此外,荃灣區議會亦曾為彰顯地區特色,斥資七十萬元在深井興建一座巨大鵝形雕塑,但外形似鵝非鵝,劣評如潮。其後區議會為雕塑「整形」並加建太陽能照明系統,最終以一百二十多萬元「埋單」,但仍備受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