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別以為香港無可取替

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三步走」發展目標,即二○二五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二○三五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目標是同紐約、倫敦等國際城市看齊甚至超越,眼光不可謂不遠大。

事實上,今日深圳早非吳下阿蒙,經濟產量超過香港,既是中國的硅谷,更是全國最具競爭力城市。這種改變,無非用了十多廿年時間完成。全世界都不敢輕視深圳的發展速度,更不敢輕視中國變革的決心,唯獨只有香港人仍然坐井觀天。從主流媒體對《意見》出台之輕視,到網絡反應普遍嗤之以鼻,大言不慚認為香港的法治制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取替,除了感到可悲,夫復何言。

誠然,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法治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如果懂得珍惜,繼續自強,這種獨一無二的優勢必可發揚光大、更上層樓。但事與願違,回歸後香港爭吵不休,反對派興風作浪,反修例風暴更擺明奪權,劍指中央。換了你是北京政府,自問廿二年來對香港有求必應,最終卻是以怨報德,自此心存戒心,謀定後路,正常不過。

將深圳發展成國際城市,此舉顯然衝着香港而來,中央政法委發表文章表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繁榮的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將提供龐大的消費市場、雄厚的產業基礎和眾多就業升學機會,與港澳深度融合,亦可解決香港當前的社會矛盾。用意還不清楚嗎?香港繼續自甘墮落,中央遲早放棄,香港被大灣區吸納就是必然之事。別以為香港無可取替,只要中央叫停惠港政策,讓深圳推出更創新優惠,聰明的商人自然懂得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