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逃犯條例》風波已持續逾兩個月,演變成多場示威流血衝突,惟政府「龜縮」多時,鮮有公開露面回應社會問題,一直被外界批評是事件不斷升溫的原因之一。至昨日政府終展開工作,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會立即構建溝通平台,冀藉此化解社會分歧,惟學者及議員均批評溝通平台是「做場戲」、「得個樣」,認為構建平台亦未必能夠回應民間訴求、解決問題,又指溝通應是長期工作,如今在掀起風波兩個月後才推行,是後知後覺。
林鄭昨早表示,會立即展開工作構建溝通對話平台,希望雙方能夠用互相諒解、尊重的態度,為當前困局尋求出路,指平台會開放、直接,揚言她與各司長均願意落區對話溝通,會與不同階層、背景、政治立場人士進行溝通。林鄭指過往有不少民間「有心人」曾提出不同的溝通平台,本周內會率先接觸這群「有心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冀化解分歧。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講師陳偉強批評政府後知後覺,指目前不知道政府口中所指的民間「有心人」是甚麼人,擔心政府仍然會選擇性接觸市民,導致溝通平台作用不大。陳續稱,溝通平台理應屬於政府的長期機制,無論有沒有修例風波均需要長期進行溝通,讓官員多落區了解市民所需,故認為溝通平台是「沒甚麼大不了」的措施。
陳形容,林鄭是「做場戲」,旨在向社會「有個交代」,又比較外國政府的做法,指外國的「大辯論」是隨機抽出一批市民,讓他們能夠在沒拘束的情況下表達意見,如若政府只是選擇性溝通,則未必能夠滿足市民需求,亦未能有效解決問題。陳強調,單靠溝通平台並不足夠,指修例風波已發生逾兩個月,直斥政府早前「龜縮」一段長時間,至今才「郁少少」,顯然未夠勤力。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亦批評溝通平台「得個樣」,認為若溝通的目的只為降低民怨,過後仍然沒有回應民間的「五大訴求」,則只會淪為「為溝通而溝通」;他斥林鄭過往劣迹斑斑,直言「耍呢啲把戲冇用」,無助修補社會撕裂。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指出,林鄭每次許下的承諾均未能兌現,直指林鄭屢次失信,勿企圖以同樣的陷阱去玩弄同一班市民,若然民陣答應溝通便是愚不可及。他又指,示威者過去已提出多項訴求,有部分毋須溝通都能落實,直言政府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提出溝通只是消遣市民的手段及政治公關。民陣副召集人陳皓桓則表示,會就警方反對周日(18日)遊行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促請警方不要再反對市民基本遊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