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經污水排泄物入河 釀生態污染

醫療和畜牧業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愈見普遍,抗生素經由污水和排泄物流入河道,造成生態污染。一六年,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鄧文靖率領團隊,於全港十一條主要河道共二十六個採樣點,檢驗河水和沉積物中八大主要抗生素的濃度,結果發現逾七成樣本所含的抗生素對水生生物存在生態風險。

鄧解釋,抗生素可由污水、人畜之排泄物經由雨水或渠道帶至河流。在多個採樣點中,以現時名為啟德河的啟德明渠河水抗生素總濃度最高,每公升河水有逾一百六十納克,估計因明渠排放由沙田及大埔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令河道的抗生素濃度增高。而梧桐河每克沉積物中抗生素濃度亦高達三十五納克,相信與新界北多個禽畜養殖場有關。超過七成樣本所含抗生素對藻類植物或水生生物造成生態風險,同時超過一成樣本帶有抗藥性風險。

學者促定期大規模檢測

「其實抗生素喺飲用水、蔬菜、肉類等都一直存在。」鄧認為除了擔心抗生素污染,其所產生的抗性菌和抗性基因,與其他化學物和重金屬所造成的複合污染更值得關注。政府應該進行定期或大規模一次性監測,檢驗日常生活中各種化學物的含量,追蹤並阻截來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