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慢性腎衰竭 初期症狀難察覺

人體的腎臟由大約一百萬個腎元組成,負責過濾身體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質、酸鹼度及血壓,製造紅血球激素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當腎臟功能長期因病如糖尿病、血壓高、腎小球發炎、遺傳疾病(如多囊腎)及尿道問題等而受到損害,便會形成慢性腎衰竭。

少數人水腫小便帶泡

大部分患者初期患上慢性腎衰竭時,會完全察覺不到症狀,只有少數人或會有水腫、小便有泡、疲倦、胃口不佳、惡心、皮膚發癢及呼吸困難等。醫生會採用腎小球濾過率評估腎臟功能,有關的指數能反映腎臟清除血液中廢物的工作效率。濾過率愈低,表示腎功能愈差。

慢性腎衰竭可分為五期,第一期時,患者的腎功能仍維持正常但有蛋白尿及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應及早接受治療,控制血壓、血糖及體重,避免進食影響腎功能的藥物及補品;戒煙及作適量運動,均有助改善病情。然而,若發現時已到第五期末期,醫生會視乎情況安排腎臟移植、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甚或是紓緩治療。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腎病註冊資料,本港現時約有一萬多名末期腎衰竭患者,當中因糖尿病而導致腎衰竭的高達49%。因此,建立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對保護腎臟非常重要。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9月7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五臟六腑知多點》健康講座,8月23日開始在網上 www.med.hku.hk/publiclecture 接受登記,詳情請致電3917 9212查詢。

馬錦文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