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條例存漏洞 食安無掩雞籠

內地黑心食物「大行其道」,創新假食物不計其數,廣為人知的包括頭髮醬油、糞水臭豆腐、假雞蛋、塑膠珍珠粉圓等。有立法會議員直斥本地條例存有漏洞,令本港食物安全就如「無掩雞籠」,擔心若內地問題食物流入,現時機制未能保障市民。

工業有機化合物 未主動抽查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郭家麒指,現時食物安全中心主要巡查餐廳廚房的設施,以及抽查食物內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等有否超標,對於工業用的有機化合物則只作「概括性要求」,未有主動抽查化驗。郭形容本港現時的食物安全就如無掩雞籠,再加上現行法例沒有訂明商戶須備存交易紀錄的時限,即發生事故亦難以追查來源,「無良商人可以不知不覺帶問題食品入本港,所以市民面對嘅風險係相當大。」

內地品牌多直接進口原材料

對於本地近年有不少內地餐廳、即製飲品的品牌進駐,郭家麒指這些品牌的原材料大多都直接從內地進口,而且現行機制主要是靠商戶自律,市民或面臨一定風險,他建議政府修訂《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來監管這些進口食品,並需多抽查。另外,他呼籲市民在本港或內地購物時,應到商譽良好的店舖,並要檢查標籤與來源地,如有可疑便要通知食安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