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劏房少女 畫出基層世界

【本報訊】深水埗,一個跟「貧窮」長年掛勾的地區,是很多低下階層市民的「蝸居」,所謂的「蝸居」,指的是租金昂貴、質素極為惡劣的籠屋、板間房、天台屋及劏房等,據估計,這類人口約有廿萬,廿歲的鄧雯筠Connolly是其中之一。

參與相冊插畫 展貧富懸殊

Connolly本來出生於小康之家,小時候住在三房一廳的公務員宿舍,可惜父母在她八歲那年離婚,她當時選擇了跟媽媽生活,從此由小公主變成一個住劏房的女孩:「你問我依家會唔會後悔,我又唔會後悔,始終係我細個嗰陣嘅決定,而且我媽媽係愛我嘅。」

有着媽媽的愛,雖然生活環境差了,但Connolly仍舊快樂地成長,亦可以跟從自己的興趣修讀藝術,今年剛好畢業的她,透過實習的畫廊Eastpro,認識了攝影師張榮麟,他過去一年拍攝了一輯以籠屋、劏房、棺材房、天台屋為主題的相片,除了舉行「The Forgotten」攝影展之外,亦出版了一本相冊,相冊的第一頁,就是Connolly的插畫。

「我用咗斜視嘅角度去畫,左上角表達有錢人住嘅地方,中間有條斜路係路障嚟嘅,路障係代表窮人好難、或者永遠都無機會到達另一邊嘅世界,呢個係佢哋之間嘅鴻溝。」成長於深水埗的Connolly,感受非常深。

香港貧富懸殊差距之大,令Connolly有很深的體會,過着基層市民生活的她,和媽媽正輪候公屋,至今已有六年,但仍然未有任何消息。截至今年三月底,公屋申請宗數超過廿五萬宗,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維持五年半歷史高位:「依家多咗咁多新移民嚟同我哋爭公屋,講真一定會唔鍾意、唔開心,政府對土生土長嘅香港人,其實又有幾多福利呢?」

目前申請公屋,二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為一萬八千六百九十元,即將投入社會工作的Connolly,很擔心跟媽媽二人的收入會超出這限額,面對兩難的她,惟有選擇先做兼職:「好無奈,都麻木喇,其實已經唔會盼望幾時有公屋。」

候公屋 憂入息超額做兼職

為了令公屋輪候人士快點「上樓」,政府力推「明日大嶼」計劃,填海一千公頃,聲稱約可提供十五至廿六萬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雖然Connolly很想快點「上樓」,但卻不支持這填海計劃,認為政府是捨易取難:「以我所知香港其實有好多棕地可以發展,但政府偏偏唔攞嚟起公屋,你用咁多時間、精力、金錢去起一個人工島,我可以好肯定講一句,你唔係為咗基層人士去起嘅。」

雖然短時間內,Connolly仍然以申請公屋為目標,但正值大好年華的她,對將來的生活仍然充滿盼望,更視置業為追求目標:「租屋始終係寄人籬下,當然係有自己嘅物業會較安心,呢個係一個目標、一個夢想、一個希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