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梓朗抗逆境 巧用社交頻道創無限可能

【本報訊】「被取笑、被怠慢……學習要比別人多花一倍時間」,這是聽障人士梁梓朗面對的日常挑戰,即使戴上昂貴的助聽器,他聽到的聲音最多也只有七成,但梓朗沒有被身體障礙打敗,反而更積極面對生活,今年在就讀的名校考取了中四級的前五十名佳績,還創立了兩個YouTube頻道,以行動證明聽障人士一樣有無限可能。

面對劣評 秉持做好自己

梁梓朗昨日出席一個聽障青年分享會及兒童聽力講座,分享聽障兒童及青少年面對的困境,他就讀於聖保羅書院,今年升讀中四,他有時會因聽不清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需要再向老師提問或請教同學,甚至會因此引起同學反感,但梁梓朗依然努力克服困難,不少聽力障礙人士的語言能力會受影響,梓朗透露,有人會故意學他說話的口音,自己難免「個心好唔舒服」,但長大亦令他更能坦然面對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得」。

梓朗透露,現在與人溝通有一半是「靠估和睇口形」,就算佩戴助聽器,日常也只能聽到五、六成聲音。但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重要是「苦多一倍工夫,唔好怕做多」,他現在更是兩個YouTube頻道的擁有者,即使遇惡意批評,他也能坦然面對,秉持「做好自己」的心態。

勤上語言課程 矯正讀音

部分人的聽力障礙是與生俱來的問題,梓朗出生時,一度經檢測沒任何聽力障礙,誰料十個月大時,長輩發現梓朗對聲音反應不靈敏,家人帶他到聽覺中心做檢測,才發現梓朗天生便患深度的聽力障礙,梁父指,兒子因此要開始緊湊的語言課程,一周上四到五堂課,避免因聽力障礙影響語言能力,直到今日,梓朗仍會在家朗讀課文,再請父母矯正讀音。

聽力學家甘炳基表示,現時初生嬰兒在篩檢後進行聽力測試,需要排期六至九個月,極容易錯過黃金語言學習期,且政府資助的助聽器型號和款式,亦不能完全切合聽障人士的需要,像梓朗一樣的深度聽障人士往往需要自費購買幾萬元的助聽器,才能聽到高頻率的聲音,促政府從治療及器材方面加強對聽障人士的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