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能,民怨沸騰。示威暴潮造成亂象叢生,高官方寸大亂,藥石亂投。有意見指房策失敗,年輕人憂慮將來要「瞓街」,為發洩怨氣湧上街。政府覓地建屋落後指標,急於紓解民怨,竟然打十多年前取消的租者置其屋計劃主意,考慮捲土重來。
回顧租置屋歷史,當年為配合董建華政府提出全港七成人自置居所的目標,房委會於九八年初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租戶以低廉價錢購買居住的單位,範圍包括近四十個於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四年間落成的公共屋邨,超過十八萬個出租公屋單位供住戶認購,售出約七成半,餘下約有四萬多個仍是公屋租戶。故此租置屋邨內的居民分有業主和房委會租戶,於屋邨管理及維修保養時有紛爭。本報五月初便有頭版報道,有租置屋邨公屋戶一個月四次爆糞渠,因主渠管屬法團管理,房署卸責,只更換受影響單位糞渠,治標不治本。
維修責任沒法解決,加上出售公屋等於減少可供出租單位的數目,形成輪候冊排隊時間更長,租置計劃推出八年便「壽終正寢」,埋下的管理炸彈至今未消除。近年雖然有團體要求恢復租置計劃,增加市民上車置業機會,惟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去年十二月在立法會會議明確表示,混合業權產生管理問題,廿年來經驗教訓租置計劃不可取,故此政府不會重推。現在又改口風,放風試水溫,朝令夕改,自摑嘴巴,又一次出醜在市民面前。學者及議員亦批評政府落錯藥甚至是過期藥,未能對症下藥,根本無助解決當前問題。
香港的房屋問題嚴峻,是不爭的事實。詩聖杜甫賦詩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道盡讀書人不貪財帛,但求有瓦遮頭可以遮風避雨。本港樓價高企,衍生不少畸形現象,本來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有很多人深怕一生沒能力置業,未畢業便排隊輪候公屋;反對派被褫奪議員資格的游蕙禎,曾語出驚人地抱怨年輕人無地方幽會,雖則不雅粗俗,亦反映不少廿多歲同輩的心聲。近期示威潮這個年齡層正是主力,他們的怨氣或多或少來自對房策的不滿。
然而特區政府倒行逆施,豈止年輕人受苦,全民皆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老無依、幼無養、病無醫、弱無助,他們的慘況,需要的支援,絕對不下於年輕人。政策既要一視同仁,亦要分緩急輕重。當局所謂重塑的置業階梯,不外乎綠置居、居屋等計劃,僧多粥少,杯水車薪,對解決整體房屋問題幫助有限。有消息指政府會同步積極研究租金管理等方法云云,租管「只聞樓梯響」多年,當中技術問題繁多,阻礙重重,估計現屆政府無心亦無力解決這問題。
置業不是必要,安居才是重點。本身已經住在公屋的人,正正是房策受惠人,再購買業權,根本是錦上添花,多此一舉。過時的政策,早應埋在地下,重新掘出土只會浪費時間精力,徒令社會更添塵埃。夕陽政府技窮無力回天,只能嘆句「黔驢終被猛虎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