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爭議持續,令社會負面情緒不斷積壓,更觸發多宗輕生事件引起大眾關注。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至今接獲逾一百六十宗就社會事件而求助的個案,大部分是不滿政府及因示威活動感困擾不安。該會認為精神健康問題在社會上有發展成疫情的趨勢,籲父母和子女放下不同政見互相關心。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統計了近月因應社會事件求助的數字,廿四小時情緒支援熱線及網上聊天服務由三月起至本月廿五日,一共接獲一百六十四宗相關求助,單是七月已佔一百一十四宗;當中三成六人稱對政府感不滿,兩成七人對示威活動感到情緒困擾或不安。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亦為三十一宗有情緒困擾個案進行跟進輔導,當中逾四成為二十至二十九歲青年,個案除了對政府及警察暴力感不滿外,亦有因自殺事件引起情緒困擾。
該會主席黃祐榮認為,社會精神健康問題有發展成疫情趨勢,即使部分人本身對事件未必有立場,但受新聞及社交平台消息「洗版」影響情緒。他認為,有關問題難在短期內解決,建議市民兼顧生活平衡,若發現有情緒困擾可主動找人傾訴,又呼籲應避免將自殺者英雄化,否則或引起模仿效應。
總幹事曾展國指,雖然不少家庭因政見不同關係緊張,建議即使雙方難以溝通,亦可嘗試用行動表達關心,「仔女返到屋企父母可(手畢)碗湯畀佢,仔女又可以斟杯水畀父母,呢啲係好簡單表達關心嘅行動。」近日不少網民透過社交媒體搜尋有意尋死人士,圖集網絡力量「拯救」他人,曾認同多人同時搜尋的確較易找出有情緒困擾人士,不過提醒應同時尋求專業協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