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李鵬爭議與平亂借鑑

李鵬病逝,享年九十一歲。三十年前的「六四平亂」、「開槍鎮壓」,是他一生從政最受爭議之事。官方評價他為捍衞黨和國家利益作出重大貢獻;民間評價他「鎮壓民運」,是「歷史罪人」。對李鵬評價懸殊,是因為對六四事件評價對立。六四事件時,李鵬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雖然他位置很高,但和時任總書記的趙紫陽一樣,都不是中南海真正話事人,都要聽命於鄧小平等中共元老。然而,李鵬和趙紫陽在那場「政治風波」中持不同政見,他要「堅決鎮壓」,趙紫陽要「和平解決」。李的主張正合元老之意,趙被罷黜。

「堅決鎮壓」,在鄧小平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決策下成了「調兵入京,全城戒嚴」。其實,要對付手無寸鐵的市民和學生,哪怕當中混進了大批搗亂分子、暴徒,也用不着三十萬野戰大軍開進和包圍京城。當時警察並未失控,即使不用警察平亂,根據中共文革後期平定天安門事件的做法,只需組織動員城郊工人農民,手持棍棒就可順利「清場」。對此,北京市民很有經驗,多是這樣估計。後來,大家才知道,老鄧之所以調兵,是為了防止政變。因為如何處理當年危機,黨軍高層已生裂變,有高級將領抗命,有開國元帥反對鎮壓,有軍隊「少壯派」公開呼籲和串聯支持軍委第一副主席趙紫陽。因此,當年老鄧「殺雞」用了牛刀,用了屠龍刀,是為震懾、阻止黨軍分裂、發生內戰,這才是亡黨亡國之憂,天下大亂之虞也。

李鵬沒有軍職,但他是黨內排名第二的常委。在趙紫陽被廢後,他要代表黨在平亂中發揮「領導作用」,他要在戒嚴部隊「掛帥」,而具體「管理」部隊者乃時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的楊尚昆和老將軍王震。

不管老鄧調兵入城的「初心」是甚麼,最後清場的是軍隊,開了槍,流了血,死了人,成了歷史大悲劇,百口莫辯。現在中共總結了教訓,無論發生甚麼原因的群眾抗議、遊行示威,第一要盡快擺平,消滅於苗頭;第二不能軍隊介入,不能開槍流血,這對處理香港之亂也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