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炎夏,不少人外出總要塗抹防曬產品,惟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發表報告,部分防曬產品所含的活性成分有機會進入血液,影響使用者性賀爾蒙功能,甚至致癌。本報抽查發現,市面上逾四成防曬產品含「入血」成分,不少產品更未附任何成分標籤,皮膚科醫生提醒部分防曬產品成分可引致過敏症狀及不良反應,立法會議員亦促食物及藥物標籤規例擴展至美容護膚產品,以保障消費者安全。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早前就防曬產品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四種防曬產品中常用的成分會在經常使用的情況下進入血液,包括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及依莰舒(Ecamsule)。測試員連續四日每日四次把含上述成分的防曬噴霧、防曬乳液和乳霜塗抹在身上,暫停塗抹三日後連續一星期進行抽血分析。結果顯示,自第一天使用時,相關成分已經入血,而四種化學物質在血液中的最大濃度,均高於美國防癌標準,其中每毫升血液二苯甲酮含量更超標四百一十九倍;部分物質殘留體內逾廿四小時。
但本港市面上不難發現防曬產品含上述成分,本報記者調查共四十八款防曬產品的標籤,包括防曬乳霜及防曬噴霧,發現共二十款含上述成分。當中最常見的是奧克立林,有十三款產品有添加使用、含依莰舒的有三款、含二苯甲酮及阿伏苯宗則各有兩款;而其中三款更含有超過一種問題成分。
調查更發現,大部分市面上防曬產品包裝上沒有列明成分,代理商亦沒有為產品貼上中或英文成分標籤。惟目前《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只規管食品及藥品製造商或代理商需在預先包裝食物或藥物上貼有中文或英文標籤,標示其成分及最低限度保質期等;而產品在《消費品安全條例》下亦無規定必須標示成分。
「除血液外,尿液同母乳亦有可能存在呢啲成分。當人體吸收後,有機會影響兒童發育及性賀爾蒙功能。」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表示,奧克立林有機會破壞細胞誘發癌症,惟目前有關測試只為實驗結果,實際對人體影響仍有待研究。另外侯亦提醒防曬產品成分可引致過敏症狀及不良反應,消費者應小心選購。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亦指,政府應立例要求防曬產品貼上中或英文標籤成分,以免讓不法商人以此漏洞售賣有損健康的產品,商戶亦宜自行提供產品成分讓消費者安心選購。
海關發言人表示,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在港供應私人使用的消費品,包括防曬產品,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即相關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有責任確保消費品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但條例沒有規定消費品或其包裝上必須列明消費品的成分。過去三年,海關曾於市面抽取廿四個防曬產品樣本作安全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符合一般安全規定。
圖:甘偉倫
文﹕劉燁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