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六月九日爆發號稱有過百萬人參與的大遊行後,特區的管治班子紋風不動,一直維持原班人馬,大抵早已超出了不少政評人的估計。當時甚至有人預言,特首林鄭月娥要在第一次大遊行後的十天內離職。
正如本欄曾說,上述一類言論是用西方民主社會的思維模式套在香港之上,張冠李戴,當然容易產生誤判。在民主地區,一個元首離任了,內閣倒台了,可以繼任的人多如牛毛,選民大可慢慢選擇;香港卻不同,特區政府是「熱廚房」,才智之士不敢輕易闖入,所以中央可供挑選的人不多。選舉開放的社會,是官員求職;不開放的社會,則往往是職求官員,香港便是一處職求官員的地方。
由特首到問責官員,北京都有找人難之嘆。以特首為例,不能民望太低,要中央信任,又要能夠游走於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尤其困難的是對方兼具上述條件,而又能對行政長官一職感興趣。過去幾任特首已充分證明,這個職位不易當,原本再高的民望可能也會燃燒殆盡,這樣一份工作,可不是一般人當得來的。
以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例,她上台前,無論真情抑或假意,都宣稱對特首之位興趣不大。據說是北京再三邀請,承諾一定讓林鄭當選,她才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入主了禮賓府。這便叫職求人,跟西方選舉人才的模式完全不同。
正因為往往是北京主動相邀,所以即使特首做得不好,若非對方叛變,阿爺在責任上、情理上都很難隨便「斬殺」。我早前已經說過,特區歷史上至今還沒有一個因認錯而下台的行政長官,更沒有一個是正式「被炒」的。要知道職求人的工作,你若輕易炒人,往後就更難請人,阿爺不得不顧慮及此。
特首之位不敢隨便動,其他問責官員也同樣覓人難,這便成了當前特區班子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