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收不力,批發市場淪廚餘堆填區。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每日產生大量廚餘,惟場內回收桶數量不足,商戶將廚餘棄於一般垃圾桶;長沙灣兩個批發市場更未見回收桶,遍地廚餘廢物。雖然有關批發市場已納入廚餘收集先導計劃,惟目前全港僅小蠔灣廚餘廠運作,每日只可處理二百噸廚餘,不足總棄置量一成。關注團體批評,環保署未有針對源頭減廢及分類回收,促實施垃圾徵費前,引入廢物分類配套設施。
「廚餘桶數量同回收量根本唔成正比。」漁護署轄下的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有逾五百間商戶,經營蔬果、淡水魚等批發,亦製造大量廚餘垃圾,惟每日到場回收的團體批評配套不足。每天清晨是批發市場最繁忙的時間,商戶忙於整理貨物,大批俗稱「落選佳麗」的蔬果,因外形欠佳難於市場出售,不但塞爆廚餘回收桶,更放滿旁邊的垃圾桶。然而,面積逾六公頃的批發市場只有十八個廚餘回收桶,該回收桶體積僅一般大型垃圾桶的三分一,每日收集一次,不少商戶將未能賣出的蔬果棄於一般垃圾桶。
同屬漁護署管理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面積達十公頃,有逾三百間商戶,當眼處卻未見任何廚餘回收桶。地上有大批蔬果棄置,混雜膠袋、發泡膠等,發出陣陣異味。周遭有大量棄置廢物,垃圾桶卻空空如也,影響環境衞生。至於蔬菜統營處轄下的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亦未見設有廚餘回收桶,商戶將蔬菜棄置於發泡膠箱。
根據環保署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一七年本港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廚餘量約為三千六百六十二噸,總廚餘量中三成半來自與食品相關的工商業源頭,包括街市、食品製造及加工業等。政府近年推出先導計劃,免費收集工商業廚餘,並指日後實施垃圾徵費,若工商業機構將廚餘當成普通垃圾丟棄,便需按計劃繳費,藉經濟誘因鼓勵商戶分類回收。然而,現時本港僅小蠔灣回收中心第一期運作,即使興建中或計劃中的廚餘回收設施如期落成,預計至二○二三年,每年最多只可處理約二十二萬噸廚餘,仍有逾二十五萬噸廚餘無法被處理。「食品批發行業嚟一批貨產生好多廢物,商戶做生意,點會理環保?」綠長青環保協進會義務幹事葉小姐,有份協助批發市場廚餘回收,她指廚餘作為批發市場主要廢物之一,相關回收措施明顯不足,而且小蠔灣廚餘廠每日僅處理二百噸廚餘,不足總棄置量一成,她直言「分到十八個桶已經盡咗。」
葉小姐批評,政府口口聲聲推動環保再造業,場內卻連基本的三色回收箱都欠奉,建議在實施垃圾徵費前,為批發市場引入廢物分類配套設施。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指,回收計劃的方向正確,但回收量卻差強人意,造成浪費。政府缺乏監管及投放資源,只是推出計劃就交予相關機構袖手不理,理應思考如何增加回收效率及提升回收量,如設立公私營合作機制,「唔係推咗出嚟就拍拍屁股唔理,要參與多啲!」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自一八年八月開始,其轄下的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及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均有參與環保署的廚餘收集先導計劃,於批發市場劃出指定位置擺放廚餘回收桶,提供廚餘收集服務,將產生的廚餘進行源頭分類和收集,並運送到環保署轄下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循環再造,轉廢為能。截至今年五月,以上兩個市場共收集六百四十六噸廚餘,惟該署並沒有備存轄下副食品批發市場所丟棄的食物數量。另外,該署亦有透過非牟利機構於批發市場回收食物,作捐贈用途或製作飯盒,再分派予有需要人士。
圖:李西全
文:江潮楓、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