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本港基建工程大幅超支已成「家常便飯」。港珠澳大橋通車七個多月,但港方需為大橋主橋超支承擔約二十億元人民幣「爛帳」,港府仍未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找數埋單」,意味着大橋雖通,但市民仍要繼續「科水」填氹。其他基建開通後仍有「爛攤子」未解決的例子有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高鐵通車已八個多月,港府仍未向港鐵追收工程超支的約二百億元。
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費由內地、香港及澳門三方融資,三方按不同比例共出資一百五十七億三千萬元人民幣,佔工程費的四成二,其餘則靠銀行借貸融資,並於日後以過橋費來償還貸款。然而,港府於去年四月宣布因為物價上升及工程進度變化等因素,大橋主橋最新造價批覆概算增至四百八十億六千八百萬元人民幣,超支九十九億五千萬元人民幣。根據當初融資安排,三方政府需先共同出資四十六億元人民幣超支款項,並按比例攤分,當中本港需承擔約二十億元人民幣超支款項,餘額再借貸,但由宣布超支至今,港府仍未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同樣超支遺下「爛攤子」仍未解決的尚有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高鐵香港段於二○一四年爆出延誤醜聞,原本造價為六百五十億元,先遭港鐵兩度修訂至約七百一十五億元及八百五十三億元。後來,港府與港鐵達成協議,將工程造價「封頂」於八百四十四億二千萬元,若再超支則由港鐵承擔,最終立法會財委會於二○一六年批出追加撥款。然而港府仍未向港鐵追回該一百九十四億元的超支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