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露宿者鐵竇 人數增逼夾臭

政府施政失當,弱勢人士「愈扶愈貧」,露宿者人數更屢創新高。多個露宿者聚居地近年愈來愈多人「入住」,環境亦更見惡劣,被露宿者佔據的碼頭擴建木板屋,露宿者坦言輪候公屋多年無果,惟有風餐宿露;有行人天橋充斥多名露宿者雜物,通道僅容一人通過;露宿者佔用的隧道衞生情況惡劣,四處滿布垃圾。關注團體直指政府多年未能解決住屋問題,露宿者已「無路可走」,立法會議員亦批評部門間互相卸責,令露宿問題日益嚴重。

觀塘公眾碼頭素為露宿者「鐵竇」,近年情況更為嚴重。碼頭上多間搭建木板屋,有「單位」內設碌架床,「鄰居」亦有煮食爐具及梳化等家具齊備,已佔去逾半碼頭空間。「出面啲租又貴,排公屋又輪唔到我哋,啲大陸人一落到嚟反而即刻有樓派!」六十八歲的劉伯坦言,露宿碼頭四年,過去亦多次被政府部門迫遷,他明白露宿者佔用公共空間不妥當,但質疑政府未有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福利資源亦分配不公。劉現時雖有兼職工作,但收入難以負擔高昂租金,輪候單人公屋亦逾四年仍未上樓。

卡板做地台 鐵馬膠欄圍床位

跑馬地黃泥涌道行人隧道亦有不少露宿者。日前記者甫進入隧道,尿臭味即撲鼻而來,大量露宿者雜物和家當擺放隧道兩旁,沿路至少有十二個露宿床位,部分簡陋得僅放有一張床褥,豪華的則有以卡板疊成的地台再放上露營用帳幕,亦有人以鐵馬及膠圍欄圍起床位,再用布遮掩。而上址滿地煙蒂,牆壁和床上不難發現蟑螂出沒。

自稱為森仔的露宿者處之泰然地拿起報紙,把爬上床鋪的蟑螂拍走。他坦言為更生人士,出獄後露宿逾四個月,他指隧道不時有人清場,卻從未有人前來提供協助,現在只希望找到工作,讓生活重回正軌。

天橋堆滿雜物 街坊避之則吉

至於北角英皇道及糖水道交界一段闊四米的行人天橋,同樣被露宿者霸佔多年。睡床、帳幕、衣櫃、膠箱、桌椅及行李箱等四處擺放,已佔去天橋三分之二空間,部分更疊起如成年人般的高度。天橋下人潮如鯽,橋上通道僅容一人通過,惟街坊都避之則吉。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現時露宿者面對「三路不通」的住屋問題,劏房租金難以負擔,部分環境衞生惡劣;公屋輪候時間長,三十歲單身人士申請要到五十七歲才有機會上樓;政府提供的露宿者宿舍宿位有限,並只能入住三至六個月,退宿後惟有重回街頭。吳認為政府過去採取驅趕及圍封露宿點的做法,只是把問題擴散,政府反而應該檢討對露宿者提供居所的政策,並參考美國紐約市的做法,提供可留宿五至七年的宿舍及有醫護人員在內的外展服務。

部門鬥卸責 議員促實際援助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直言,政府處理露宿者問題欠周全,部門間又互相卸責,令露宿問題日益嚴重,居民持續受困擾。柯又批評有關部門驅趕露宿者的手法,只是將他們推往社區其他地方,問題仍舊存在,希望政府能按露宿者實際需要提供援助,從根本解決問題。

按社會福利署資料,過去三年全港已登記的露宿者人數分別為九百二十四人、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及一千二百九十七人,人數持續上升。發言人指,該署資助三間非政府機構各自營辦一隊露宿者綜合服務隊,為露宿者提供適切的服務。

運輸署發言人指,該署過去兩年聯同相關部門曾進行六次聯合清理行動,並會繼續留意該碼頭情況,採取適當跟進行動。

就黃泥涌道行人隧道露宿者問題,灣仔民政事務處指,每兩至三周會統籌各部門進行一次聯合行動。而東區民政事務處亦指,不時聯同各部門進行跨部門聯合行動,處理英皇道附近行人天橋的露宿者問題。

圖:吳啟偉、甘偉倫
文:劉燁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