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孤寒樹木似住劏房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造成本港大批樹木倒塌,揭露港府多年來種植樹木方法出現問題。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歸納出樹木倒塌原因,他發現大部分香港樹木樹根生長空間狹窄,部分土壤中更充斥建築廢料,形容樹木「住喺劏房咁」。他批評港府現時重種樹木仍沿用以往方法是沒有吸取教訓,認為有機會再廣種新樹,應該擴大種樹的土壤面積,否則只會重蹈塌樹覆轍。

詹志勇估計,山竹過後全港共有約十萬棵樹倒塌。他與團隊研究被損害樹木時,收集市民提供的四千多張塌樹照片,涉及逾二千棵塌樹,從而歸納出六種樹木倒塌模式,包括「泥膽分離」、「樹根折斷」等,而大部分亦是因樹根生長空間不足或泥膽太少,導致受超級颱風吹襲時連根拔起,他直言此問題已存在已久,斥當局在樹木議題上「唔捨得使錢」。

促趁復種黃金機會擴土壤空間

研究又發現不少塌樹的土壤更滿布建築廢料,詹形容廢料會令土壤不能釋放養分予樹木,導致樹木營養不足,更會阻礙樹根生長。他稱,港府現時已開始重種塌樹,但觀察到當局的植樹方法並無改善,憂慮再遇颱風只會重複塌樹情況;而港府推出的選樹指南中有十多種未曾於市區種植過,該批樹木或會無法生長或生長情況會不理想。

詹志勇建議港府趁復種的「黃金機會」擴大樹木的土壤空間,如在兩棵樹之間的土壤中預留管道,打通樹根生長範圍;亦可參考外國做法,在土壤中設金屬架,既可支撐行人路石屎板,同時預留空間讓樹根橫向伸展。

另外,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表示,受極端氣候影響,料未來颱風的數量將會下降,但破壞力將會愈來愈強,因此樹木種植和保育將更困難,有必要進行樹木保育計劃。

教大昨宣布開展為期兩年的「樹木保育—推廣生命教育與科學普及」計劃,項目將分兩階段,包括開發流動應用程式及編製教材。流動應用程式會有樹木主要問題的圖畫,協助市民學習目測評估樹木情況,如市民觀察身邊樹木出現問題可於程式上報告,預計於明年中旬推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