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改地名再折騰 破四舊又重來

這幾天內地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並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電話,也不是四川的地震,而是自己家住的小區,可能需要改名了。海南、西安、杭州,幾乎一夜之間,全國各地掀起了改地名的浪潮。這是按照民政部等六部委的部署而集中推行的。

比如,維多利亞花園、加州陽光小區、維也納酒店要改,理由是崇洋媚外;中央大道、世界大廈、環球貿易中心要改,罪名是刻意誇大;帝王、王府、相府更是悉數被禁,涉嫌宣揚封建迷信。公示之後要限期改名。

玻璃心缺乏文化自信

精神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會覺得這是瞎折騰。許多地名,很多用了幾十年,老百姓並沒有覺得不方便,礙誰的事了?當前的中國,經濟下行,就業艱困,水果價格上漲得網民叫苦「吃不起」,美國貿易圍剿步步緊迫,哪一項不是當務之急?何必大張旗鼓地去改這些地名呢?況且,叫一個「加州陽光小區」就是崇洋媚外?這官大人們的玻璃心是有多脆弱呢?說好的「文化自信」呢?

而像維也納酒店這種,都是在工商局正規註冊的連鎖品牌,法律都允許,憑甚麼一紙紅頭文件就認定違規?好一個依法治國的新時代!而且,要改一個地名,路牌要修改,證件要換發,小區的大門、標牌要重建,有些文件要重新註冊,地圖、導航軟件要重印、更正,這些成本,自然也都記在納稅人的頭上。

然而,官大人不管這些。在他們眼中,這些所謂崇洋媚外、封建迷信的名字,就跟聖誕節一樣,都不利於維護權威,有破壞和諧之嫌。前些年,廣電總局曾一度下令禁用NBA、GDP、WTO、CPI等外語縮略詞,逼得電視台想出來「美職籃」等替品。但這些詞彙已經與工作生活密不可分,豈是禁止得了的?在禁用了一段時間後,最終慢慢鬆綁,不了了之。

內地這七十年來,大規模集中改地名有兩次,一次是文革初期破四舊,全國山河一片紅,北京的街道紛紛改名反修路、永革路、大躍進路,協和醫院改名反帝醫院,全聚德烤鴨店改名北京烤鴨店。另一次就是文革之後,這些改過的地名紛紛「復辟」。想不到第三輪大改名,竟然發生在今年,大有將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資產階級名字再度一掃而光之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海南公布的違規地名之中,還有兩個「反修橋」、「滅資橋」,罪名是「含義怪誕離奇難懂」。其實,對於五十歲以上、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來說,這兩個名字再熟悉不過了,之所以留存到現在,恐怕是文革後的漏網之魚。按照此次整改思路,這兩個名字非但不崇洋媚外,而且根正苗紅,應當大大發揚才是。

官老爺紛紛移民不是崇洋媚外,老百姓小區取個巴黎、米蘭就是崇洋媚外;天天「厲害了,我的國」喊得震天響不算刻意誇大,蓋個樓取名環球中心就是刻意誇大。浮誇風還沒結束,「破四舊」又亮相,真是好熟悉的味道。不禁令人想起二○一七年帝都清理「最美天際線」,全城頂風冒雨拆招牌的盛況。真是吃飽了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