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性潰瘍 傷口感染嚴重需截肢

【本報訊】傷口如處理不當,最嚴重可能要截肢甚至危及性命,故傷口護理對護士而言是一大學問。任職護士近三十年的瑪嘉烈醫院造口及傷口護理顧問護師羅小明指,曾有患靜脈性潰瘍的病人,本來因傷口感染太嚴重需要截肢,但在她的悉心護理及指導下,傷口終在半年後愈合。

專門處理傷口及造口的羅指出,在眾多的傷口中,靜脈性潰瘍屬較麻煩的一種。她稱,這種損傷常見於醫護人員、老師、警察等經常需要久站的職業,當靜脈中的瓣膜機能受損,未能正常閉合將血液泵走,血液倒流至下肢引致水腫,「積聚咗啲靜脈血會痕,一撞到或者痕就有傷口,而個傷口好難愈合。」

易復發 要配合壓力襪治療

她表示,曾有一名約五十歲男病人,腳部出現靜脈性潰瘍,當時醫生建議他截肢;不過羅與醫生及病人商量後,決定先嘗試護理傷口,看看有沒有好轉再決定。她幫助病人選用合適敷料,並教導他正確的清理傷口方法,經過半年後,傷口終愈合,毋須截肢。羅指出,由於靜脈性潰瘍非常容易復發,除了注重衞生清潔外,亦要配合活動及壓力襪治療等。

羅又指,不少市民對傷口處理存在一定誤解,例如部分傷口要使用壓力治療幫助愈合,不過傷者可能會誤以為「愈紮愈衰」。而在其他普通手術傷口方面,坊間有傳不可以食雞蛋或豉油等,羅澄清從西醫角度而言,蛋白質對傷口愈合非常重要,未有特定食物不宜進食,最重要是保持營養均衡。

九○年起在瑪嘉烈醫院工作的羅,負責在該院成立首個造口及傷口護理護士診所,並負責培訓護士;她又在六年前成立跨部門委員會,監察及改善病人長期臥床引致的壓瘡問題,終令該院的壓瘡發生率由百分之二減低至百分之零點五。多年的經驗及貢獻,讓她在今年即將退休前獲嘉許為醫管局傑出員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