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計劃校園出發

本港不少學生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不健康,衞生署一項調查在上學年訪問了八萬多名小學生及六萬名中學生,發現每日有做一小時或以上體能運動的受訪小學生及中學生僅得百分之八及百分之四,屬嚴重不足;而睡眠八小時或以上的受訪小學生亦只有六成四,中學生更降至兩成三。為改善學童健康,衞生署將於未來兩個學年在校園推行世界衞生組織倡議的「健康促進學校計劃」,將有三十間學校參與先導計劃,其後會推廣至全港中小學。

衞生署根據學生健康服務的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發現,本地受訪中小學生的體能活動嚴重不足,飲食習慣也不健康,有每日進食水果的小學生只有三成五,中學生更只得兩成一;每日進食瓜菜的小學生及中學生分別有六成及五成三。

改善生活習慣 提升成績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服務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過往已有研究指出,學生體能活動量及健康飲食習慣與學業表現有密切關係,改善生活習慣可改善數學及閱讀能力的成績表現,同時減低患傳染病風險及提升抗逆力。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兼任副教授張文彪說,中大過往推行過同類的學生健康促進計劃,發現獲獎學生的學業成績較之前提升,情緒及精神健康亦獲改善。

參與衞生署「健康促進學校計劃」的學校會由四大範疇提升學生健康,包括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衞生署會制訂一系列的推行建議方向,例如鼓勵學生每年進行至少一次健康檢查、改善學校膳食餐單、設立生命教育課程、教導學生認識情緒管理等等。由於每間學校背景不同,學校可按照適合自己的模式設計不同課程或活動提升學生健康,然後由衞生署定期進行校本評估,協助學校制訂更健康的校園政策。鍾表示,參與計劃不代表會增加學校額外工作量,因為不少學校本身已經有實踐健康教育。

小肌肉發展差影響揸筆

將參與計劃的路德會沙崙學校校長任竹嬌表示,本港很多學校很忙碌,曾考慮是否要參加計劃額外增加學校工作量,但認為幾忙碌都好,校園健康始終最重要。現今小朋友有很多補習,有些小學生的小肌肉發展不佳影響「揸筆」,可能與缺乏戶外體能活動及玩樂有關。只有足夠體能及精神健康,學業表現才會更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