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忞報道】尋親非易事,六十三歲的冼玉翎自三十年前開始尋親,至今仍未如願。她早在七、八歲時對身世起疑,其後得悉自己原名陳美忠,是已失散親生父母的第八胎,今年一月,她向香港紅十字會求助,期望可以尋得親人。紅十字會透露,該會自一九五一年來累積接獲尋親求助個案達三萬一千七百一十一宗,成功尋親比率約三成半,雖然部分個案的資料極少,仍會透過各種資料庫及渠道協助尋親。
冼玉翎表示,她七、八歲時發現一張與現名及父母姓名不同、但出生日期與自己相符的防疫注射卡,開始對身世起疑,由於擔心主動揭發會被遺棄,故不敢作聲。直至三十多歲看到他人尋親的故事,她才決定向其出生的贊育醫院查詢,並確認親生父母姓名分別為陳喜盛及姚碧若,她是該家庭的第八個小孩。
冼引述養母透露,其親生家庭因經濟問題將她送養,當時她只有八個月大,被送養時,其生母牽着一名約幾歲大的男孩,估計是她的哥哥,生母當時還說了句:「以後食件餅都冇人爭」。之後,冼一直跟在船上販賣水果的養父母居於西營盤,不時隨兩人出海。已婚並育有四名子女的冼玉翎坦言,按年齡推算,其親生父母若在生亦已非常高齡,但她仍希望能與父母及七個兄姊團聚,並曾幻想一家人團聚的情景:「可能成家人都有成十幾二十人,好熱鬧。」
紅十字會社區關懷服務部本地緊急支援服務助理經理譚佩詩表示,雖然冼的個案並非因天災或戰禍與家人失去聯絡,但因她算是被遺棄,因此會為她尋親。譚又介紹,該會有多個尋親渠道,包括翻查紅十字會資料庫、香港電話簿,亦會發信予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如電訊公司、銀行等,請求協助翻查資料及代轉尋人訊息予被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