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早前暴雨連場,新界多處水浸為患,本報發現鄉郊洪災惡化或與周邊棕地發展有關。元朗沙洲里村上周黃雨浸至水深及腰,洪水湧入民房浸壞家當,村民稱前所未見,疑因附近貨櫃場去年改建渠口肇禍;新田小磡村一帶棕土近年迅速擴張,河道疑曾遭非法倒泥,每逢大雨河水外溢淹沒村內農地,有花農損失慘重;八鄉馬鞍崗有狗場每年雨季「硬食」毗鄰棕地貨倉排水,場內近百隻毛孩安全受威脅。關注團體指棕地嚴重影響鄉郊水文地理環境,立法會議員促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開展排洪工程。
「我間屋全村最高,都浸!」居於沙洲里村村口的徐先生,因住所位處村內去水道旁,早年特地加高地基,避免水漲時洪水入屋。十多年來,即使受超強颱風吹襲,徐稱家中依然滴水不入,沒料到五月廿七日一場黃雨竟釀成水浸,雪櫃、電風扇,還有大堆衣物等統統報銷。「差兩吋浸埋上床,下次紅雨、黑雨點算」?他指村東面一個佔地約十公頃的貨櫃場,去年在去水道旁新開鑿一個約一米乘一米闊的渠口,懷疑村內排水系統因而不勝負荷。「村入面嘅雨水渠只夠應付本村集水範圍,多咗成浸水入嚟實去唔切。」同村村民陳先生的住所受災情況更嚴重,水浸遺下的水線高至及腰,洪水越過擋水板湧進室內,家中一片狼藉。
新田小磡村亦有類似「棕害」,花田「信芯園」上月底有七塊田被淹半日,已栽種三星期的向日葵花苗全部枯萎,需重新落苗,無法趕及暑假開花做生意。場主梁日信表示,附近露天貨倉等棕土作業過去十多年迅速蔓延,近月又有一幅近兩萬平方呎農地被水泥填平。區內約兩米闊的灌溉河是疏導雨水的主要途徑,卻不時遭人非法倒泥疑企圖填平官地修路,引致淤塞。「水浸一年嚴重過一年,一落大雨條河就氾濫,買幾貴嘅水泵都冇用。」他續指,渠務署早於一九八九年將新田石湖圍一帶列作「水浸黑點」,至今逾三十年仍有部分排水系統改善工程因收地問題尚未開展,他惟有沿河道築堤壆自保,但經常被洪水沖毀,作用有限。
同樣有大型棕地群駐紮的八鄉,去年八月底紅雨期間多處變成一片汪洋,包括位於馬鞍崗的流浪動物暫託中心「阿棍屋」,當時場內八十隻狗和十隻貓處境危急,需由消防員救出。負責人謝女士指,近日水浸雖未算嚴重,然而水位仍高於腳踝,憂慮接下來的雨季會有更危險的水患。她表示,中心坐落在一斜坡下方,雨水從上方棕地貨倉湧來時猶如洩洪,加上外面街道雨水渠淺窄,去水緩慢,一旦水浸受困風險極高,難以在短時間內帶毛孩撤離現場。
「棕地前身係農地,有植被、泥土,可以減慢雨水流入河道,但新界農地近年大規模石屎化,唔少土地已經喪失儲水能力。」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指出,棕地對鄉郊水文地理環境影響甚大,經過平整工作後,可比原先高出三至四米,造成周邊村落和農地等低窪地區水浸。此外,部分用作填土的建築廢料並不穩固,容易沖入河道造成堵塞,加劇水浸問題。「大多數棕地都係先破壞、後(申請)發展,除咗執法不嚴,事後亦往往能夠獲批,反映城規會把關不力,環境影響因素喺審批過程中被忽略。」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港府多年來對棕地胡亂發展視若無睹,是鄉郊水浸的罪魁禍首,應向受影響災民道歉和賠償,又斥渠務署多年來以收地困難為由拖延新界排洪工程實屬藉口,促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回收土地。他認為要徹底解決問題,政府應早日為全港棕地和農地「劃線影相」,記錄已發展和未發展的土地,遏止棕地及其引致的水浸問題繼續蔓延。
渠務署回覆表示,私人土地業主申請更改土地用途,需提交土地排水系統細節作審批,署方會檢視有關方案,以確保附近排水系統不會受其影響或超出負荷。發言人又指,元朗及新界北雨水排放整體計劃現餘下古洞北松園及新田石湖圍的排洪工程尚未完成,分別正申請撥款及與持份者商討細節中。過去三年,署方在暴雨期間接獲約二百八十宗水浸報告,當中約一半發生在北區、元朗、大埔及沙田區。
圖:吳啟偉、李西全
文:林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