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錦燕報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七年前阿芬的丈夫因工傷離世,至今她每每憶起舊事仍淚如泉湧。當年幸得工業傷亡權益會協助處理丈夫身後事,會內支援互助小組「媽媽組」與她同行,令她重新振作。今年端午她與組員製作六百隻糉,送贈工傷遺屬、職業病工友及律師等,發揮助人自助精神,並提醒大家關注職業安全。工權會促請社會福利署增常設特別支援小組,迅速支援工傷遺屬。
二○一二年一個電話改寫了阿芬的一生,「當時差人打電話話我知,從事搭棚的丈夫發生意外,我唔接受現實,更加一度傷心暈低。」 新來港定居的她對香港一切都感到陌生,「連搭車都唔識」,去紅磡骨灰龕場為丈夫上香也迷路了。家中經濟支柱倒下,她想到兩個孩子仍在學,憂慮學費等開支,兩日兩夜食不下飯,亦有想過輕生。
上月因病離世的工權會前總幹事陳錦康當時見阿芬茶飯不思,親自帶她到餐廳食飯。她憶述,「佢同我講,叫我點都要食飯, 唔食飯跌倒無人幫到你,你仲有兩個仔女,要靠你自己努力先可以帶到佢哋。」那頓飯吃了甚麼,是甚麼味道,現在阿芬已經忘記,但她知道如果沒有那頓飯,沒有陳錦康的鼓勵,她很難支撐到今天。
意外發生後,工權會職員第一時間到現場接觸她,協助處理亡夫身後事,其後得到工傷賠償及社會捐款資助,撐起三口子的生計,也供養子女上大學。阿芬加入「媽媽組」,以過來人身份鼓勵死者遺屬勇敢走出悲傷,又到街上派傳單,及製作應節食品送贈及關心社會上其他有需要的人士。
該會署理總幹事蕭倩文指,每年職業意外死亡個案約二百宗,該會八一年成立至今處理二千多宗工業死亡個案,大部分在建築高危行業發生,多是男性,遺下太太及年幼子女,故八十年代成立「媽媽組」,為遺屬提供法例支援,協助處理繁瑣賠償手續,並提供情緒支援,透過參觀及旅行讓組員互相傾訴,放鬆心情,有百名活躍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