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政府大失民心,引起老百姓強烈不滿的各項民調指標再創新高。香港「鼠患無策、醫療爆煲、樓價高企、政治陷困」,其實早已民怨沸騰,多數市民對林鄭領導的政府施政早已失去了基本的信心和信任。不過,他們還是可以苟延殘喘的。
像鄭若驊這樣醜聞不絕、民望長期「墊司底」的律政司司長都能巋然不動,好官我自為之,林鄭特首和其他高官們也都比她「乾淨」,職位安全自然更沒問題,至少近期內朝廷繼續認為香港形勢「穩中向好」,林鄭等人當可「定過抬油」也。
只是所謂「穩中向好」的評價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期頗早,是在林鄭剛剛當上特首之時。一般而言,不論誰當特首,朝廷都會鼓勵有加,多說好話。自己選中的特首嘛,對其肯定和表揚,就是肯定和表揚自己嘛。
然而,林鄭卻飄飄然起來,以為自己真的「好打得」,還沒怎麼「打」呢,局勢就忽然「穩中向好」也。其實,誰都知道,她的能耐不會因為由政務司司長升上了行政長官就跟着大起來,眼光視野就高起來,因此要切忌自高自大,否則只會把事情辦糟辦砸,此乃「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但林鄭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她像其「公僕楷模」曾蔭權似的,一旦「天降富貴」當了特首,就立刻「找不到北」,立刻自我膨脹,立刻覺得自己「有把炮」「有力量」可以和朝廷「講條件」,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朝廷賦予更大的權力「支持」她的工作。
這當中有兩件事最明顯,一是她和曾蔭權一樣自恃和反對派有「不俗」的關係,都是港英時代的同道中人,憑其「淵源」和「個人魅力」可以和反對派搞「大和解」,在政治上、管治上找到「最大公約數」,做成「交易」;二是她要向中央極力爭取管治班子的人事權,只要她看上的就要讓中央「照單」任命,那個鄭若驊就是這樣上位的。
現在,事實證明了,上述兩件事情,給香港和政府管治帶來了無窮的禍害,林鄭自己也倒楣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