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公布收地新賠償方案,在發展區內的寮屋戶特惠津貼由上限六十萬元放寬至一百二十萬元,又引入免經濟審查,合資格寮屋戶可獲安排入住房協興建的安置單位。政府其後推出「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容許自一六年五月十日或以前已一直居於持牌非住用構築物,或一九八二年寮屋登記的非住用寮屋(即豬欄、雞鴨舍、魚塘或農地等)的合資格住戶,同樣受惠於新賠償方案。
新界東北發展區內的上水天平山村,早前被揭出現大批非法構築物,其中有早年作溫室魚場的地段,被改建成劏房出租,面積約一百至三百平方呎不等,月租三千至五千元,估計有三十人居住。有村民透露,租客當中不乏新移民,部分租住鄰近發展區的僭建寮屋,疑博賠償或上樓而搬入劏房。
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的馬屎埔村及石湖新村,當區區議員劉其烽亦指,近一年曾於村內看見「生面口」的居民,有三、四人曾查詢有關賠償方案,當中包括新移民。他表示,現行機制要求村民先進行凍結登記,方合資格獲賠償,理論上新住戶不會獲賠償,惟新方案細節不明確,導致存有不少灰色地帶。「村民住咗二十至五十年,近年講賠償講到好熱鬧,近一年先搬入嚟嗰啲冇可能唔知要拆,對真正住喺度、有資格獲安置嘅村民唔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