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蔬菜賣通街 食安中心如虛設

食環署轄下有一個「食物安全中心」,負責為全港的食品安全把關,實際上這個部門形同虛設,致使香港食安危機警鐘長鳴,肉有問題,魚有問題,蔬菜也有問題,幾乎沒有甚麼食品是可靠安全的。「民以食為天」淪為「民以毒為食」,正是港府胡混度日的結果。

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在十七個公共街市收集六十個蔬菜樣本,百分之七十一的樣本含有殘餘除害劑,其中二十三個樣本超出香港標準,三十五個超出歐盟標準,譬如楊屋道街市的菜心「敵百蟲」每公斤超標○點一倍,而樂富街市有機莧菜含「氯氰菊酯」每公斤超標一倍,士美菲路街市本地莧菜的「敵百蟲」每公斤達最高殘餘量。如此檢測結果,令人想一想都害怕,在大部分蔬菜都有除害劑殘餘的情況下,消費者根本避無可避,揀無可揀,本來以為多食蔬菜少食肉是健康,如今食齋幾乎同吸毒無異,叫人情何以堪!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敵百蟲」、「氯氰菊酯」等名稱都很化學,未必了解它們對人體有多大危害,殘留標準是多少,但這不正是食安中心的職責嗎?為甚麼大學可以檢測出問題,食安中心卻後知後覺呢?是檢出了卻秘而不宣,還是根本就沒有檢測呢?

內地食品安全災難層出不窮,而香港的大部分蔬菜來自內地,食安中心理應打醒十二分精神,增加抽查,以防不測。然而正如去年底審計報告批評的那樣,食安中心的監管漏洞百出,包括抽查貨物的比例低及百分之○點一;僅抽查貨物表面、易檢查的那部分;對於空運進口食品,百分之九十七毋須任何證明就可以簽發許可證;對於海路入口,則幾乎不作檢查,問題蔬菜輕易蒙混過關,經過分銷商進入各個街市,再進入各家餐桌,潛移默化地損害着市民的健康。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實際上「病從官入」,食安官僚不作為,「食安中心」淪為「食不安中心」,真是莫大諷刺。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入口蔬菜有問題,本地蔬菜也好不到哪裏去。今次浸大檢出含超標除害劑殘留的樣本,部分來自本地產蔬菜;至於標榜「有機」的蔬菜也是泥沙俱下,有些根本沒有認證,有些則是已經過期的認證,說穿了都是商家看準消費者渴求健康自然的心理,以「有機」之名,行「冇機」之實。事實證明,無良奸商不分國籍,也沒有本地或外地之分,而當局有法不依,助紂為虐,這就為毒菜害人提供可乘之機。

這些年來,香港人幾乎沒有過過一天安寧的日子,政治上吵吵鬧鬧不提了,住房淪為死結也不說了,連吃飯都成問題。牛奶是三聚氰胺的,水產是孔雀石綠的,粉絲來自山東龍口,肉是上海腐肉,三文魚長了蟲子,油可能是從地溝裏撈出來,而蔬菜不是農藥殘留就是重金屬超標,根本「冇啖好食」,甚至想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淪為奢望。港府民望低殘,市民怨氣滔天,理之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