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骨灰龕位一位難求,食物環境衞生署事隔三年多再推新一批公眾骨灰龕位,但可編配總數僅二萬一千個。新編配龕位中,二萬零三百八十個位於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八百五十五個位於灣仔黃泥涌道靈灰安置所,市民可於本月十五日至下月十四日提交申請。為加快編配龕位程序,食環署將首次使用「龕位攪珠法」,以攪珠方式隨機向申請編配可供應的龕位,而非由中籤申請人自行揀選心水龕位。對於本港每年有四萬多人過世,龕位供應量遠遠落後於需求一事,食環署副署長(環境衞生)黃淑嫻僅稱,未來五年公眾龕位供應總共可提供二十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個,遭批評政策離地、欠缺規劃。
黃淑嫻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新建共十六萬三千三百二十個骨灰龕位,但分八個階段編配,首階段提供七千零八十個禁香龕位及一萬三千零八十個非禁香龕位,另有二百二十個非禁香大型龕位;黃泥涌道共有八百五十五個。龕位按尺寸收取二十年期租金,標準型二千四百元,大型則三千元。
骨灰安放期方面,申請人存放先人骨灰的首次期限為二十年,期滿後可按每十年續期一次,期滿後續期十年的收費會根據當時所定的每年費用乘延續期計算。
為加快編配程序,食環署會推出「龕位攪珠法」,以攪珠及電腦隨機定出中籤申請人編配龕位次序,中籤申請人不得自行揀選龕位,中籤者如決定接受龕位,須在指定日期和時間,前往公眾骨灰龕位編配辦事處辦理手續及繳交費用。黃淑嫻解釋,過去由於讓申請人可自行揀位,每天最多只可處理約一百六十宗編配,採用電腦隨機編配,預料每日處理編配則可增加至約四百宗,增加編配宗數約二倍半。
同時,食環署亦會向等候期長的申請人提供增加中籤機會的安排,申請人如果之前申請而沒有中籤,在新一輪申請中,除新申請的「抽籤紙」外,可額外獲發一張「抽籤紙」。若在龕位安放多一份先人骨龕,如龕位安放兩位先人骨灰,上一次申請未能中籤的話,今次合共有四次抽籤機會。
食環署助理署長(職系管理及發展)趙汝洲表示,現時輪候可重用龕位中有數萬宗申請者,他們可繼續輪候重用骨灰龕位,亦可為先人申請上述新建的骨灰龕位。如獲得編配該新建龕位,食環署才會將其申請從重用龕位輪候冊內刪除。
殯業儀商會理事長郭凱邦批評政府規劃骨灰龕場地缺乏遠見,曾有一段時間停止覓地興建新龕場,但本港每年均約四萬名先人過身,過去三年已積壓合共約十萬名先人有存放骨灰的需求,斥當局欠缺規劃,導致香港先人「死無葬身之地」!他又批評食環署實施多抽籤的安排是一個「假公平制度」,若申請者在第一次抽籤時抽不中,即使在第二次抽籤時,不會有較大機會抽中,因會有新申請者加入競爭,若申請者不好彩,即使抽四次亦會不中。港府應參考新加坡制度,根據先人過身時間作紀錄,按先後次序安先人入灰,但此建議沒被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