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詡國際城市、文明之都,但是否名實相副,看一看我們的衞生情況即可。很可惜,別說公廁臭氣沖天、垃圾隨街可見,即使珍貴的郊野資源一樣遭人糟蹋,行山徑淪為垃圾崗。這除了反映政府部門執法無能,何嘗不是折射出市民公德心缺失?
有環保團體於本港十二條行山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統計,結果在沿路及山坡檢拾的垃圾多達四千六百多件,不可謂不誇張,當中以食物塑料包裝佔最多達兩成,其餘為膠樽及紙巾等。由於旅發局曾向旅客推介上述行山徑,而棄置垃圾當中有近兩成為簡體字垃圾,故環團將部分責任歸咎於政府及旅發局沒有提醒內地旅客不要亂拋垃圾。
毋庸置疑,內地旅客有欠文明幾乎成為全球共識,遺留在行山徑的簡體字垃圾更加深外界印象,但同樣不容否認的是,香港人的文明程度其實也是不敢恭維,充其量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有本地馬拉松運動員曾自發到行山徑執垃圾,慨嘆近年掀起「跑山」熱潮,垃圾量隨之激增,往往在一場比賽過後,滿山都是被丟棄的能量棒和能量啫喱包裝,試問這能完全歸咎於內地旅客嗎?事實上,環團在行山徑檢獲的垃圾,八成都是本地垃圾,香港人比內地人高尚,顯然只是偽命題。
當然,港府口說重視環境衞生、推動環保,但一直光說不練,無所作為,甚至應做的不做、不應做的亂做,亦要負上很大責任。眾所周知,漁護署年前開始全面移除郊野公園的垃圾桶,美其名曰「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實際上無非為了節省清潔人手和成本,儘管署方聲稱垃圾量隨之大減,但行山客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僅燒烤場有最多垃圾,其他範圍同樣沒有例外,甚至有人刻意將垃圾攝在石罅之間,令人嘆為觀止。以港人欠缺自律、以鄰為壑的劣根性觀之,移走垃圾桶就能減少垃圾只是一廂情願。
另一方面,港府部門各自為政、互相搪塞,也是造成垃圾為患的主因。就以臭名遠播的鶴咀海岸保護區旁石澳垃圾灣為例,雖被環保署列為優先處理海上垃圾黑點之一,但垃圾問題廿多年來沒有解決,至今仍是垃圾滿瀉,連車胎、雪櫃門都有,令人不忍卒睹。究其原因,海陸垃圾涉及食環署、海事處、漁護署、康文署和環保署等眾多部門,在「三個和尚無水食」的道理下,官老爺但求卸責,從來沒有認真解決問題。至於本港公廁之可怕更是「遠近馳名」,環境惡劣、臭味難忍、污水四溢不用說,早前有外國旅客訪港期間因使用公廁洗手液而感染食肉菌,差點送掉性命,食環署醜出國際,簡直罪大惡極。
說到底,垃圾問題有如一面鏡子,既照出港府胡混度日,也照出此地公德心滑落,更照出香港人的傲慢與偏見。由行山徑淪為垃圾崗到其他種種社會亂象,香港人很容易就將責任推到內地人頭上,但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有做好本分、以身作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