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將至,市民到海灘游泳倍加要注意身上是否有傷口,因一不留神,隨時會被細菌入侵,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感染後患者體內細菌可在數小時內極速蔓延,輕則破壞身體組織,嚴重就需要截肢或致命,死亡率高達三成至五成。醫生建議,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和適當處理傷口,當身上有傷口時切忌落水,如出現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不適,應立即求醫。
壞死性筋膜炎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其中創傷弧菌可經過接觸海水感染。任何人都有機會受感染,如患癌症、腎病等患者會有較高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是細菌經傷口進入人體內,直接接觸或處理生的海鮮會增加感染細菌後誘發創傷弧菌壞死性筋膜炎的風險。
將軍澳醫院骨科駐院專科醫生賴錦強指出,壞死性筋膜炎早期病徵一般只是皮膚紅腫及痛楚,伴隨發高燒、發冷及全身乏力,較難與其他病情區分,但細菌在體內能數小時內極速擴散,情況會急劇惡化,最後病人會因為多種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達三成至五成。
將軍澳醫院於一四年至一九年期間共接收到十五名壞死性筋膜炎患者,年齡介乎三十九至八十三歲,其中五人死亡。賴解釋,死亡的五人當中,有四人為長期病患者,估計或因長期洗傷口而導致細菌感染;另一人為健康人士,他身上並沒有傷口,惟腳跟出現紅腫,最後確診患上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至今仍未能找到病源。
現年七十八歲的黃伯曾是壞死性筋膜炎患者之一,他三年前左手前臂被窗口的金屬邊割至甩皮,未有為意於同日往海邊游水,但游至一半時發現手臂傷口有一絲血絲,而血絲竟未被海水沖刷,而是完整地依附着手臂上。黃伯心感不妙,趕快上岸消毒離開。
隨後左手前臂紅腫及有水泡,當晚更感忽冷忽熱,翌日凌晨即到醫院求診,被確診患壞死性筋膜炎,因情況緊急,下午即進行手術將壞死組織移除,隨後植皮,住院三十日才康復出院。現黃伯左前臂的傷痕依然清晰,偶然傷口會痕癢,筋骨已不太自然,他形容是次經歷是一場無妄之災:「依家見水都驚!」。
賴錦強指出,細菌除經海水透過傷口進入身體外,也可由人體內的細菌所感染,建議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和適當處理傷口,市民出現感染的病徵,例如持續皮膚紅腫、痛楚等,應立即求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