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渡性房屋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居所,有入住救世軍土瓜灣過渡性房屋的年輕人大讚項目,不但為他提供私人空間,亦可與鄰居共用空間,建立良好鄰里關係。救世軍指,項目提供五十三個面積介乎六百至一千三百平方呎的單位,主張「共居、共生、共管」,為正輪候公屋或領取綜援等人士提供住所外,亦鼓勵住客按個人能力,為鄰居提供服務,如教授興趣班等。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前年九月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至今共提供近二百五十個單位,其中由救世軍營運的土瓜灣下鄉道項目共提供五十三個單位,每個家庭可有七十二至一百五十平方呎獨立空間,而客飯廳、廚房、洗手間則需與他人共用;單位內另設風扇、冷氣機、電磁爐、雪櫃等電器,為住客減輕開支負擔。
救世軍提出「共居、共生、共管」的理念,住客需盡一分力服務社區,如青年為兒童補習、家庭主婦為鄰居聚會煮糖水等,合資格人士包括輪候公屋的家庭、十八至三十歲有住屋需要的青年等。住客之一、年輕人Sydney指,入住初期曾擔心與陌生人共住未必可融洽相處,但與隔鄰一對母子認識後,感覺像一家人。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現時住戶繳付的租金中位數約三千多元,較他們以往的租金支出節省約一千元;而居住面積中位數,亦由以往約六十平方呎,增至現時約一百零六平方呎。社聯預計,首三年可提供五百個單位,供一千戶居民入住,又認為財政預算案預留的二十億元,可為營辦團體提供資金裝修單位,吸引更多機構參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