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容及健身行業經常捲入以威嚇等不良銷售手法的投訴,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日表示,近年上述行業的不良營商手法愈來愈猖獗,去年該會接獲的三千七百多宗消費投訴中,美容及健身服務的分別佔三百一十宗及約四百宗,合共佔總投訴的兩成,期望政府在本年度內向立法會提交設立冷靜期的立法建議。
黃鳳嫺昨日出席一電台節目時指出,《商品說明條例》能將不法分子繩之於法,但事主未必可取回經濟損失,唯一追討途徑就是循民事訴訟方式控告有關商戶,然而,大部分消費者會因為成本太高,寧願息事寧人,當自己「買個教訓」,最終事件往往不了了之。
她舉例,曾有購買健身服務的受害消費者希望取消交易,但被不良商戶要求取出銀行戶口內所有錢,聲稱會由商戶代為保管,能夠令銀行無法過數,甚至被要求向財務公司借貸。她又指,近年在理髮行業亦出現高壓式銷售情況,有年長人士到理髮店接受護理療程時被多人圍住,要求他們改為購入較昂貴的療程,或者被要求購買年期較長的療程等,黃呼籲消費行業經營者留意營商手法,否則,不排除日後立法,當局會以附屬法例監管相關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