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去七十年孕育出不少莘莘學子的九龍城樂善堂小學於今年八月停辦,化身為全港首個由校舍改建而成的過渡性房屋,提供五十個面積介乎一百八十至二百四十平方呎的單位,料九月展開工程,預明年第一季入伙,下月開始接受申請,現正輪候樂屋的人士會優先考慮,共有二百人受惠。
項目屬於九龍樂善堂推出的第四期社會房屋計劃「樂屋」,由於校舍屬教育用途,故今年二月已向地政總署申請五年豁免期,入住期約三至四年半,已制訂初步圖則。由於校舍兩層連地下有廿二個課室,大部分班房可間成兩個三人單位,地下會有兩個無障礙單位,另有六個四人單位,每個單位都有獨立廚廁,但無房間。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稱,項目以環保為原則,會盡量保留原有設備如籃球場、禮堂等,以舉辦社區活動,亦設共享空間,包括洗衣房、活動室,又會提供家庭服務支援,如社區飯堂、課後託管等,亦會保留校舍內的文物,如門外逾百年的「龍津」牌匾、禮堂對聯、照片等。為善用空間,會研究將原本洗手間改建為單位。
項目顧問袁國章表示,今次項目有不少技術性問題,包括地契,間隔、渠務、水電、水管及水壓等。他稱,為加強課室改建後的隔音效果,單位將以磚頭間隔,原有課室的門會保留,另一單位的門會在窗的位置安裝。由於學校已有足夠的天然照明及通風,改建時不需額外成本加建。
劉愛詩預期,申請反應理想,因選址在市區,交通又便捷,合資格申請人要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有領綜援或收入低於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百分之五十五,至少有一名十八歲以下子女,租金會參考綜援租金津貼,租期最少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