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清徑行者

郊野公園垃圾桶於前年全面「退役」,改由市民實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措施落實至今近一年半,成效如何?有本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上月一連五日化身「綠惜大使」,挑戰每日跑一遍全長一百公里的麥理浩徑,為環保組織「綠惜地球」籌款之餘,同時兼任山徑清道伕,見識一下大家行山遺下的「junk迹」。

麥理浩徑共分十段,由西貢一直伸延至屯門,橫跨多個郊野公園,遠足籌款活動「毅行者」的最快完成紀錄都要近十一小時。今次「清徑行動」需全走麥徑五次,足足五百公里,連跑開國際超馬比賽的黃浩輝(輝Sir)都笑言不簡單,每日待在山上的時間長達十五至十六小時。「路程遠、起伏大、補給點少,仲要執垃圾!對體能有相當要求。」

出動1.5小時已塞爆斜孭袋

為方便他跑山期間收集沿途垃圾,大會義工特別設計了兩個以舊雨傘布縫製而成的輕型斜孭袋,惟他出發後發現根本不夠用。「垃圾數量太驚人,一個半鐘已經塞爆兩袋。」

談起山上垃圾的「盛況」,輝Sir指檢得最多的不外乎膠樽和用過的紙巾。「有啲係濕紙巾嚟,有纖維喺入面,留喺野外好難分解,仲好唔衞生,要帶多個夾去夾走。」他亦留意到麥徑不同路段出現的垃圾有很大分別──途經郊遊勝地大浪西灣的一至二段,可找到不少印有簡體字的食品包裝;三至八段屬熱門山徑賽事路線,則滿布能量棒和能量啫喱的包裝,他甚至見證垃圾原地「重生」。「我五日都行同一路線,有時早兩日執走咗,一場比賽後又出現番,沒完沒了。」最令他心痛的,是目睹有生物因而受害。「見過棵樹掛滿晒啲人隨手丟嘅紙巾,多到聖誕裝飾咁!有人更將外賣盒塞入樹幹之間嘅罅隙,點解行緊山會食外賣?」

親手執過 學懂珍惜保護

眼見遍山垃圾固然令人氣餒,然而是次挑戰亦令輝Sir有不少意外收穫──途人的打氣說話、山上遇到的野豬、箭豬等小動物,成了他的心靈綠洲。「最驚喜係有位唔太熟嘅朋友,其中一日竟然嚟同我一齊行、一齊執垃圾,佢仲要啱啱返完通宵更!」朋友的加入和支持,讓他意識到有些事單靠自己一人無法成就,每個人都有潛力號召更多人一起投入,互相影響和監察。他期望能藉今次挑戰,鼓勵公眾也嘗試落場「清徑」,親身感受保護郊野的重要性。「親手執過垃圾,就會明白呢個環境大家都有份用,繼而學識珍惜同保護。」

圖:朱偉坤

文:林幸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