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夷當年憑船堅炮利,用強蠻動粗、殺人越貨之手段,逼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奪取香港,實施一百五十年殖民統治,在港撈到數之不盡的利益好處,其對中國九七年收回香港,當然是一千個不願意、一萬個不甘心。然而無可奈何,在中國站起來和全球殖民地歷史於二戰結束後就「集體衰亡」之下,不得不通過談判,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交還香港予中國。
那時英倫唯一可以做的,是盡最大努力部署打道回府後,在香港和遠東地區之國際戰略中確保自家利益,包括栽培、扶持一個以維護香港利益為名的本地反對派力量,在香港和中國管轄區內名正言順,受到英夷法律體系保護下,擔當「制衡」北京和一國的角色,把西方民主政治下執政黨和在野黨的遊戲植入香港,讓整個香港扮演反對黨的角色抗衡中央、抗衡一國,甚至凌駕中央、凌駕一國。
對此,英夷是寄予希望的,香江反對派更是心照不宣。不過,老於國際政治和熟悉歷史興亡的英夷也多少知道「放棄香港」後,不管部署怎麼周密,也休想再有昔日的風光、休想達到對「一國兩制」暗中掌控的境界。倒是他們培植的香江反對派回歸後的忠勇表現,令英倫有些意外,某種情況下,他們的忠勇表現還會「干擾」英倫要和北京「友好合作」、攫取更大利益的「戰略大局」。
然而,出於「國際顏面」,也出於「酬謝」一下奴才的忠心,並且適切地拿他們當牌打,英夷也會對香江反對派的呼天喊地、哭訴告狀,惺惺作態有所表示,發表「報告」呀,表示「關注」呀,聲稱「憂慮、擔心」呀,只是英倫尚不敢像老美似的,拿香港問題直接施壓,威嚇北京。
看來,英倫是有自知之明的。在香港問題和「一國兩制」問題上,最好只當老美的「配角」,敲敲邊鼓、做些姿態即可。老英的「冇用」,香江反對派也門兒清,相當失望,這些年他們早已陸續投靠老美,改換門庭。他們在老英那裏不過是奴才身份,在老美那裏則是漢奸待遇,哈哈!明顯「升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