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希望中美兩國盡快達成貿易協議,筆者則認為不必強求。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指出,目前雙方談判進展已不單是審慎樂觀,而是到了最後階段,應很快便可達成協議。
中國副總理劉鶴早前訪美,再次獲美國總統特朗普接見,前一次只能跟特朗普的下屬一同坐在對面,像學生接受訓示般,今趟則不同,可以跟白宮主人並排而坐,顯示雙方關係良好,大家應談得頗投契。華盛頓要禮待中方代表,反映出美方有點焦急了,他急你不一定也要急,不妨緩他一緩。中國市場早晚是要開放,但遲比早好,應盡量為本土企業爭取時間搶佔市場,多得半年是半年。
商業世界寸土必爭,時間就是金錢,西方世界骨子裏無不想壓抑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但如今不少國家是不用不用還需用。究其原因,就是華為很早就在世界各地搶佔了市場,你若要更換設備商,耗費甚巨,好些地區是想換也換不來了。
南韓汽車的技術不比日本汽車遜色,兩者在歐洲所佔的市場份額也相差不大,但在香港則不同,南韓車與日本車的銷量十分懸殊,相信就是因為日本車很早就搶佔了此地的市場,形成了慣性效應。
中國企業目前的雲端服務、金融服務以至很多行業在內地已經成熟,開放市場未必會造成太大衝擊,但如果能多爭取一點時間讓他們打穩陣腳,可能更好。
所以,我建議中方不妨將貿易談判適當拖延,開放市場的實施時間也盡量延後。不必做得太着迹,談判再拖他一、兩個月,實施的啟動日期延後三數個月,加起來就有半年。事實上,內地的工作效率不是香港可以比擬,給特區政府半年時間,他們甚麼也做不來,但給內地部門或企業半年,人家可以變了天。
談判應掌握張弛之道,現在是中方將節奏放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