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老話經常被曲解為自私自利,認為人應該先為自己着想,才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此話的原意是,人不修習自己的德行,天理難容。遺憾的是,現實中自私自利的人多,能為公眾利益着想的人少。香港醫委會日前投票否決四項放寬海外專科醫生考試後免實習方案,正是人性自私的體現。
公立醫院長期出現人手荒,前線醫護經常抱怨十個煲七個蓋,工作緊張,疲於奔命,但當港府有意引入海外醫生紓緩人手不足問題,業界人士又百般抗拒,千般阻撓。醫委會提出的方案已被視為相對寬鬆,結果還是全遭否決,難怪社會一片嘩然。病人組織批評醫委會為了保護業界利益而罔顧社會需要,有醫生代表則認為將事件歸咎於他們不公平。
誠然,人手短缺有各種原因,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將所有問題歸咎於業界確實不公平,但他們閉關自守,抗拒改革,導致問題不斷惡化,則是不爭的事實。業界反對輸入海外醫生的理由冠冕堂皇,說是為了避免醫療水平被拉低,這分明是自欺欺人。新加坡兩成醫生來自海外培訓,醫療水平並沒有降低,香港海外醫生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反而亂象叢生,事故不絕,這該如何解釋?為何新加坡做得到,香港做不到?
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部分業界人士不怪自己奉行保護主義,反將矛頭指向單程證,拿內地新移民作替罪羔羊。實際上,單程證制度已實施數十年,港英時代一直相安無事,如今有人動不動就責怪新移民搶奪醫療等公共資源,寧非咄咄怪事?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甚麼時候變得如此自閉?
業界保護本身利益並沒有錯,但凡事都有個度,過分自私自利,只會令人反感,將小圈子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更會激起公憤。醫委會一向被指醫醫相護,形象本來就不太好,若再將自己置於公眾對立面,勢必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