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泊車 市建局擬研「電子飛氈」系統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正進行的油旺地區研究,包括探討應用創新的地下智能泊車系統及於區內不同地點建設智能地下停車場,連結地下通道,減輕路面交通負荷。市建局行政總裁韋志成指出,市建局會繼續在市區尋找適當重建項目,並傾向研究較靈活的「電子飛氈」智能泊車系統,以有效增加市區泊車位數量。

機械升降泊車系統大致可分兩類,即圓筒式及平面移動式設計,然而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指以上兩類系統均受制於機械升降裝置及汽車升降機數目等,繁忙時駕駛者或需較長時間輪候泊車取車,近年有科研企業研發具自動導航功能的智能流動機械托盤,該些「電子飛氈」泊車系統,安裝靈活性較高,且不涉裝置大型機械,適用於由舊停車場改建成的智能停車場,騰出原預留給人手泊車的操作空間,重新規劃停車場泊位布局,使車位排列更密,增加泊位數目。

他又指,「電子飛氈」系統會按智能資訊,自動制訂最快而有效尋找空置車位及前往的路徑,當使用者在停車場入口停車後,只要利用電子平台登記,「飛氈」便會自動移到停車處及已登記車輛的車底,升起托盤架起車輛,然後按系統指示將車輛運載到空置泊車位。

條例未規管 運署需個別評估

他表示,托盤不但毋須在固定的路軌行走,而且可在行駛途中避開路上障礙物,將車輛準確停泊,相較其他泊車系統,「電子飛氈」數目可彈性增加,降低存取時間,應付高峰期泊車需求,惟現時《道路交通條例》無明文觸及此類托盤的規管,運輸署需就個別項目評估所用的托盤,考慮是否特別審批及是否安全、會否對其他場地使用者構成危險等。

韋指市建局去年年中展開的地下智能停車場可行性研究,已於上月完成,認為要在本地市建項目引入地下智能停車場,須先解決一系列涉規劃、地盤環境及技術等問題。因有不少複雜問題需處理,他支持政府盡早開展先導項目,從中積累經驗;同時亦要與科研機構、智能泊車科技供應商等合作,發展適用於香港的模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