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育制度千瘡百孔,就係人都知。呢,如果香港的教育係掂嘅,多數高官啲仔女又何必一個二個都送去英、美、加、澳等留學?依老朽看,就係香港的教育太着重表面成績,學校為了追求成績,便衍生了所謂「操練文化」,TSA的廢除爭議,便是個好例子。學校少了「愛的教育」而只追求冷冰冰的「成績」,作為家長,有能力的自然希望送孩子出國,在一個活潑健康的學習環境成長。
最近因為有教師自殺,某教學團體不斷被揭有校長如何「迫害」老師,致令教師又是𠝹手又是撼頭自殘。老朽曾在該機構任教二十多年,一個辦學團體旗下有那麼多中小學,其中難免良莠不齊,老朽經歷好幾任校長,有些確有教學理想,自然不會在小事上諸多留難教師;有些不學無術,但只要門面裝飾得好看,也一樣是教育界「翹楚」。
事實上,校長與教師的對立,不應單看片面之詞而遽下判斷。當然,如果一再出現教師也沒有抗逆能力,情緒失控,我們的教育制度肯定出了大問題,教育局局長還能熟視無睹嗎?老朽最近重溫司徒華的《大江東去》回憶錄,其中談到他從事四十年教育工作,如何馴服最頑劣的學生。華叔說,對學生教育方面,第一要有愛心,第二要有耐心,第三要有恒心。他指出,「教書,不能一曝十寒,對學生要關心,他有甚麼長處、短處,要記在心裏,但學生的過失,不要太過上心……我重視教學生的責任感。我教學生,傾注了很多感情,我關心他們,了解他們,同時渴望他們成長。」講到尾,教育就是愛的教育,而這也許正是當今校園最缺乏的。
華叔教語文,對於作文,他着重啟導,認為「改」作文而不是「教」作文,是本末倒置,「改」沒有教學效果,學生不會因為教師的「改」而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明乎此,好老師又怎麼會只為查簿做門面的「改」而忽略真正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