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身教助孩子戒電子奶嘴

港孩沉迷電子產品成癮,家長可能是「罪魁禍首」。衞生防護中心形容,本地兒童已進入「成長數碼化」年代,自小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使用時間愈來愈長,影響身心健康。防護中心更直指家長對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有決定性影響,經常在手機「送飯」、使用手機時無視他人召喚等不良行為,都有機會成為子女學習的壞榜樣。

各式電子產品如電視、電子遊戲機、電腦、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已成為小朋友成長生活一部分。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稱,衞生署兩年前調查發現,學前兒童每日平均用逾一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小學生情況更嚴重,有一成三人每日用逾三小時上網,一成九中學生更懷疑自己有沉迷上網的問題。

過度使用 影響語言骨骼發展

過早使用電子產品影響幼兒成長,防護中心指,電子產品對小朋友是否有益,取決於兒童使用的年齡及媒體內容。中心認為,對兩歲以下幼兒來說,已有證據證實電子屏幕產品的教育效果相當有限,因他們的領悟思維、象徵理解、記憶力及專注力尚未發展成熟。相反,過度或不適當使用電子產品反會帶來一系列影響,包括視力及學習能力,亦會阻延語言發展及專注困難,甚至令兒童易有肥胖及肌肉骨骼問題。

父母可設置時限及觀看內容

文章又特別點出,家長對子女如何善用電子產品有決定性影響,父母應以身作則避免做出下列常見行為,例如使用電子產品時總是無視別人召喚;上載缺德或不良資訊;用餐、在街上行走或駕駛時玩手機等。因為這些都有機會令子女「有樣學樣」,模仿了這些不良習慣。有調查發現,不足兩成家長會陪伴年幼子女使用電子產品,但其實父母應監督或陪伴兒童使用各式媒體,亦可設置使用時間及觀看內容。

學前童應日做逾3小時體能

比起電子產品不離手,戶外活動是兒童健康發展最重要的「綠色」時間,因接觸大自然可喚起他們好奇心,能增強創思維能力,可發展大肌肉運動技能,同時建立自信及抗逆力,提升學業成績及社交技能。衞生署倡學前兒童每天應做不少於三小時的體能活動,小學及中學學童應做不少於一小時的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