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人大政協兼職的起伏變遷

中國法學會近日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晨當選為法學會新一屆會長。法學會是內地二十二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團之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之初,由退休部級官員擔任會長,自一九九八年起由退休的國家領導人領銜,先後由原最高法院院長任建新、原最高檢察院檢察長韓杼濱、原政治局委員王樂泉擔任。而今次改由現任政治局委員執掌,被認為是法學會地位的再次抬升。

法學抬升 工會下降

這一安排的背景,從官方考量來說,是為了服務於依法治國。但實際原因在於,近些年來法學界湧現輿論意見領袖、介入公共事件、要求參與社會治理的事件在不斷增多。相比較自然科學界、文藝界以及嚴重意識形態化的政治學界,法學界的發聲往往最「難纏」,因為有大量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作依據,而這些條文又是官方自己頒布的,不好公開的撕破臉皮。抬升法學會地位,既可以說是出於籠絡,更主要是加強管控。

內地人大、政協各有數十名副職,其中不少是固定兼職,有的是民主黨派主席,有的是工會、婦聯、工商聯等社會團體領導人,有些是少數民族代表。由於中共標榜工人階級專政,總工會是中國政治地位最高的第一社團,向來由國家領導人掛銜,中共十五大時甚至由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兼任總工會主席。十六大之後,總工會主席成為政治局委員兼人大第一副委員長的標配兼職,先後由王兆國、李建國兼任。

直至十九大後這一模式被打破,總工會由非局委的人大副委員長王東明兼掌,而第一副委員長王晨今次則兼掌法學會,起伏之間,也可窺見實際工作重心的變遷。雖然口頭上喊「工人當家作主」,但實際上工人在國家事務中哪有聲音可言呢?個別的勞模也只是政治花瓶和宣傳工具而已。

還有「三院」即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社會科學院,是三大官辦學術機構,歷史上都長期由國家領導人兼任院長。中科院由人大副委員長兼,工程院、社科院由政協副主席兼。例如,在二○○三年換屆時,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任人大副委員長,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社科院院長陳奎元當選政協副主席。但自十八大後,三院也集體降格,院長均只是普通部級幹部,不再高配國家領導人。在計劃經濟時代,三院幾乎壟斷全國科研,具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和政治象徵意義,但現在這一光環已經褪色,三院步入新常態。另外,這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高層對其工作成效的不滿。

在文化界地位最高的兩大團體是中國文聯、中國作協,過往也都曾高配國家領導人,如上一任文聯主席孫家正、作協主席巴金都是政協副主席。如今的鐵凝接過雙重衣鉢,是歷史上第一位同時兼任作協、文聯兩大團體的高官,但只是普通正部。從歷史看,文聯、作協地位不如三院,其主席晉級國家領導人,因人而異,如孫家正之前的文聯主席周巍峙、曹禺、周揚都非政協副主席。而從鐵凝的走勢來看,其雙料主席身份加之女性優勢,晉級國家領導人仍有很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