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談何容易

從螢幕上看到一位政協委員以朗誦方式發表諛詞,筆者並沒有像其他看過影片的人一樣,起雞皮疙瘩,感到渾身不自在,而是想起了一個四字詞:「談何容易」。

「談何容易」的意思大家都懂,如果知道出處,便會明白這個四字詞真正的涵義,是指要向有權有勢的人講真話,是十分困難的。筆者曾主持一個歷史評說節目,其中一集講漢武帝,提到一位當時的名嘴東方朔,此人口舌便給,腦筋靈活,寫了一篇文章《非有先生論》,創作出一個人物叫非有先生,與另一個虛構主角吳王對話。從對話中可見,在專制帝王時代,讀書人如何「明哲保身」。這段說話見於《漢書》卷六十五的《東方朔傳》:「先生曰:『於戲(烏呼)!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夫談有悖於目、拂於耳、謬於心而便於身者;或有說(悅)於目、順於耳、快於心而毀於行者。非有明王聖主,孰能聽之?』」歌頌權力的話容易說,為人民代言講真話「談何容易」!

在一個沒有不說假話自由的社會,肆口逞說不行,就算退一步「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一樣是「談何容易」!

筆者從事政治評論工作,月旦人物,臧否時事,秉諸良心理性,直言無隱,不免會「因公害私」,所以沒有甚麼朋友,有時為了講真話而豁出去,甚至要以樹敵為樂,交友為苦。人生聚散無常,離離合合沒有甚麼大不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不必時常見面,都會莫逆於心,如果政治觀點南轅北轍,各有堅持,互相不能說服,即使親如兄弟,也會翻臉收場,這也是人情之常。胡適之先生說「容忍比自由重要」,這句話對經常要與人辯論的政客、官員,特別是評論工作者來說,應該是有些啟發的。求同存異,互相包容,經過激烈爭議後,是不是可以不上心、不記恨呢?但是有權有勢的人對於批評,尤其是激烈的批評,是不會接受的。

不是都說輿論監督很重要嗎?所謂輿論乃係對政治的批評,不是對政治的歌頌,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常理。五十年代著名政治評論家徐復觀先生有一句話對筆者影響至深:「假定一個時代,到了由釘死自己的良心理性,進而去釘死社會的良心理性的阿諛家們,起來取真正的時論者而代之的時候,這正說明此一時代的終結。因此,我堅信希特拉、史太林們,必永遠受到人類的唾罵。這是他得到的阿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對於真理的論辯,很多時候不是平等的論辯,擁有權力的一方,堅持半生不熟的觀念,自儗為真理,強迫沒有權力的人信服,若辯不過人家,要以力假人,以法治人,試問這樣的論辯可以找出真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