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早踢爆 鋼筒急速下沉 隧道隨時壓冧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工程質量一直備受質疑,除了曾發生填海土地崩塌移位的「飄移」事故外,本報去年更踢爆填海地出現急劇的不正常沉降,其中兩個填海用的巨型鋼圓筒,一年之間竟下沉數十厘米,遠超路政署估計每年平均沉降一厘米。該署事後堅稱兩個鋼圓筒一年只下沉廿多厘米,死撐屬「估算之內」。

本報去年報道,路政署曾委託兩間顧問公司評估人工島的沉降幅度,其中一間顧問公司評估的數據較樂觀,惟另一間顧問公司卻認為人工島填海土地的沉降一直未穩定,並多次提醒路政署,但該署卻選擇了較樂觀的數字向外公布,指沉降幅度正常。據較悲觀的顧問評估,位處人工島東北的兩個鋼圓筒,於一七年全年以五十至八十厘米的速度下沉,筒底與仍在興建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連接路隧道頂部,距離只有約十米,擔心大橋通車後十多年,鋼圓筒便會如泰山壓頂般壓毀屯赤連接路的隧道。

署方:兩者仍保持安全距離

路政署當時回應指,一七年一至十二月,剔除屯赤連接路海底隧道工程影響該兩個鋼圓筒的沉降(約十一厘米),鋼圓筒的沉降大概為十三至十七厘米。換言之,即一年沉降合共廿四至廿八厘米。該署堅稱兩個鋼圓筒的沉降速率及情況,符合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顧問工程師及獨立專家的估算。

該署近日再回覆本報指,截至去年十月,該兩個鋼圓筒的沉降大概為卅六至四十一厘米,與隧道的距離有十一米。按顧問工程師及專家的估算,上述兩個鋼圓筒由一七年一月至五十年後,在沒有其他工程影響的前提下,會有約兩米的剩餘沉降,與隧道仍有至少九米距離,即仍與隧道保持超過五米的安全距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