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包裝毋須標籤產地 老翻日韓水果暴利

進口水果廣受歡迎,惟市面不少水果真正產地成疑。近日熱賣的士多啤梨,不少包裝盒上未見產地,各區商販各自表述,有同款包裝卻聲稱來自不同產地,又有人稱包裝盒「掉咗」;有日文包裝的奇異果,產地其實來自內地;聲稱日本梨,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卻是內地網站。《商品說明條例》並未規定產品需標明產地,但法律界指即使商販口述虛假陳述,亦可能干犯法例,惟條例實施五年,只有零星檢控。

「韓國貨嚟o架,又香又甜!」紅噹噹的士多啤梨甜蜜又好意頭,剛過去的情人節及農曆新年賣到成行成市,深水埗有檔販推銷一款細盒十粒裝的士多啤梨,惟包裝上只有英文顯示「Strawberry」字樣,售價為七十元兩盒。不過,同款包裝在觀塘的水果檔,檔主卻表示來自加拿大,每盒五十元。

不少包裝士多啤梨均未標明生產地,另一款細盒裝同樣無標明生產地等資料,深水埗檔販稱是「韓國牛奶士多啤梨」,北角檔販卻指是「日本奶油士多啤梨」。此外,深水埗、觀塘、九龍灣和北角均有水果店出售同款散裝士多啤梨,並同樣聲稱南韓出產,觀塘職員被問及有否包裝盒可供查閱產地時,只推說「掉咗,大家都係就咁買。」但在九龍灣的果店問士多啤梨是否來自濟州時,一名操內地口音的職員一口否定:「唔係,正宗韓國嚟嘅,百分之百冇呃你!日本都冇呢隻咁好食!」

聲稱日本梨 二維碼屬內地

除士多啤梨產地成疑,其他日韓水果亦涉誤導。油麻地果欄有果商出售彩虹奇異果,包裝上有日文字句,兩盒一百八十元,價錢牌寫上由「蒼溪縣」出產。但被問及產地時,職員只答是「蒼溪縣」,再三追問下才坦承來自四川,「呢隻種原產係蒼溪縣,不過日本、韓國都有攞(種)去種。」問到為何是日文包裝則沒有回答。

北角渣華道有水果店出售十五元一個聲稱「日本梨」,包裝上有「馬山種植」及日文字,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卻連接至內地網站。事實上,南韓有「馬山市」,內地廣西亦有「馬山縣」,但日本卻沒有,令人混淆產地。該內地網站內容簡單,只有多張圖片,並無韓文或日文介紹其他相關資料。

永富鮮果專門店負責人陳錦輝提醒,日韓士多啤梨一般包裝盒上有標明生產地,「散裝或者無包裝嗰啲都可能係冒充。」他指單憑士多啤梨外形難以分辨產地,但一般內地出產味道較酸澀或淡口,而且因士多啤梨易發霉和易爛,一般只由原產地直送到港,轉口時間愈長就愈會降低其價值。

疑檢控門檻高 議員促檢視

「呢類個案好多時候都話證據不足,但就唔知點樣先叫足夠。」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表示,雖然包裝未標明產地,若只口頭聲稱產地與真實不符,亦可能已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惟相關檢控個案數字偏低,缺乏阻嚇性,政府有必要審視有關條例的檢控門檻是否過高,亦應主動加強執法力度,避免來源成疑的生果充斥市面,帶來食安隱憂。

海關重申 定罪可罰款判囚

海關回覆指,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商戶如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自一三年七月條例實施至今,海關共開立廿一宗涉及水果的調查個案,當中四宗個案成功檢控,十四宗未有足夠證據證明違反《條例》,餘下三宗正在跟進中。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