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大灣區病人跨境轉運 港公共醫療恐淪陷

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瀕爆煲,人力、資源捉襟見肘之際,剛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卻提出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令各界憂慮本港公共醫療壓力更將大爆炸。立法會議員昨趁行政長官出席答問大會批評當局罔顧香港現實,無視醫護人員「水深火熱」擅推建議。香港醫學會會長何仲平亦憂慮本港公共醫療或百上加斤。

跨境陸路轉診合作的建議公布後,本地醫護界及病人組織憂心忡忡,何仲平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如果港人在內地遇上事故,需要返港醫治,現時會先由內地救護車運送到羅湖,再轉乘香港救護車到北區醫院治理,但《綱要》提出的措施是想減省程序,如果內地人來港就診,以香港公立醫院現時服務及需求的擠迫,可能會令公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

運輸非急重病人 被指無必要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則指,《綱要》並沒寫明如何執行有關政策,認為應加強兩地合作,避免增加北區醫院負擔。他以港大深圳醫院為例,指出只需通過數十名香港人手,就建立了擁有六百多名醫生,二千多張病床的香港水準醫院,可以研究為更多港人提供服務。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更對《綱要》提出的建議摸不着頭腦,認為只是口號式字眼,看不出有何急切需要為非急重病人提供跨境陸路運輸服務。

林鄭澄清針對港人 方便接回

立法會昨日舉行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議員郭家麒亦就事件詰問林鄭月娥,質疑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已經水深火熱,若引入上述試點計劃,事前卻沒有諮詢業內人士,斥當局無視醫護壓力。林鄭月娥澄清,大灣區有關發展規劃中提到的非急重症病人是指香港人,現時已有安排若港人在內地有非急重病,回港求醫,會由救護車送到邊境,再由救護車送到醫院,此舉是方便港人回港求醫的安排。

倡醫護北上執業 恐加劇流失

另外,《綱要》提到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開展學術交流及私人執業醫務人員短期執業,亦引起進一步令香港醫護人手流失的憂慮。盧寵茂說,醫護人員會自行判斷是否值得到大灣區就業,如本地醫護人員純粹到大灣區看症,並無大意義,最大的影響應該在於教學培訓。他強調,香港醫療界應學習內地提升效率,例如病人預約、掛號、付款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