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德法合作

德國與法國在今年一月簽署了Aachen條約,重新肯定五十六年前簽署的巴黎Elysee條約。後者開啟以德、法為核心的歐盟一體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前者則是在歐盟東擴之後,美國打壓、英國脫歐、極右民粹主義冒起之時,重新肯定以德國、法國為核心的歐盟發展。

與五十六年前的情況不同,那時德、法合作推動歐盟發展,正處於美蘇冷戰之中,美國要扶助歐洲來對抗蘇聯及其附庸的東歐,德法條約便迅速朝歐洲一體化發展。

可是,二○一九年的國際形勢大變,冷戰不再,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東擴,逼近俄羅斯國境,美國似乎已大權在握,不需要依賴德、法的歐盟。一方面,新歐洲的波蘭、羅馬尼亞等更聽命於美國,另一方面,德、法和歐盟的老歐洲並不完全屈從美國,且在經濟上開始挑戰美國的霸權,因此,美國更傾向於瓦解歐盟,分化歐洲的勢力,讓美國直接領導歐洲各國,不需再假手德、法與歐洲的核心精英。歐債危機、歐洲難民問題,都如當年美國對付日本那樣,旨在打擊壓制歐盟。

英國脫歐有當時保守黨政府的錯誤估算,卻難免有美國促成的嫌疑,目的是削弱歐洲,分而治之。

無論是對付中、俄,對付歐、日,美國當前的理由是實力大不如前,再難如二次大戰後的國運興隆,在全球無對手,除蘇聯勢力外,短短二、三十年把歐洲列強和日本一、二百年經營的霸業全部接手,最典型的例子是全球黃金差不多都集中於美國。當然,越戰失敗帶來大打擊,但聯華鬥蘇,不但遏止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也間接報了越戰之仇,推翻親蘇的阿富汗政府,重拾聲勢,以至一舉在九十年代推翻整個蘇聯東歐集團,在一九九九年更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震懾中國。

很可惜,霸權從來都不可能長久,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敍利亞一連串的進侵都陷於泥沼中,不易脫身,也使國力大傷,但還不知收斂,由阿拉伯之春,到對付歐洲、在烏克蘭推動顏色革命、試圖暗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乃至今天的顛覆委內瑞拉民選政府,在在都顯示出美國的霸權走上狂躁、驚慌失措之路。

在此形勢下,德法要自保,便只能堅持守着歐盟的堡壘。重簽協議,提出更大的遠景,包括歐洲軍隊、德法經濟區,以及德法與歐盟在國際政治上的更積極行動,乃至抗拒英國挽救脫歐危機的談判,均顯示德法與歐盟的核心精英是在鞏固歐盟、抗衡美國,或還有與中俄合作推動中東和平之舉。